美國「深入撞擊」(DeepImpact)號太空探測船,香港時間昨日下午二時零七分已成功釋出撞擊器,正以高速奔襲彗星「坦普爾一」(Tempel1),估計今天下午一時五十二分就會彗星大撞擊,以搜集彗星這種「宇宙化石」的資料,研究宇宙起源。大撞擊會造成璀璨光芒,一場慶祝美國國慶的太空煙花進入倒數階段。
科學家預期,撞擊器會在「坦普爾一」有太陽光照射的表面,炸出一個面積有足球場般大小、有兩至十四層樓深的巨坑,大量圓錐形的碎片會向太空四周迸射,令這顆古老彗星比平日更加璀璨奪目,美國和拉丁美洲西部的天文發燒友可用望遠鏡觀賞這次天文奇觀。
美國太空總署(NASA)是首次以撞擊方式深入彗星內部,嘗試一窺全貌,解開宇宙和生命起源之謎,整個計劃耗資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約二十六億港元),「深入撞擊」號母船會在距離八千公里外的地方,用高解像望遠鏡觀察撞擊過程,並將資料傳送回地球。
塵埃冰塊礙資料傳送
但今次任務存在風險,由於撞擊器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極速航行八十萬公里,最後兩小時的尾段航行會轉入自動導航模式,屆時地面控制員只有三次機會調節推進器修正航線,稍有差池就會偏離航道,NASA的史賓沙說:「要撞中一顆彗星核,難度不亞於運動員用棒球擊中另一個飛來的棒球。」
即使撞擊成功,科學家擔心包圍彗星的塵埃和冰塊會妨礙資料傳送,而且在撞擊後十五分鐘「深入撞擊」號母船會飛近「坦普爾一」的五百公里範圍內,彗星在宇宙迸散的碎片可能會擊中「深入撞擊」號,令收集到的珍貴數據化為烏有。
美國這次用撞擊器撞擊彗星任務,寫下太空探索新一章。但中國「神舟」五號火箭發射總指揮黃春平指,這次任務在技術層面上挑戰性不太大,如果財力許可,中國科學家只要解決軌道線路設計和傳送撞擊數據的難題,中國也能勝任。
美聯社/法新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