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到,因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較預期為佳,促使美元上升,成為了油價大幅下跌的1個主要原因。投資者可能仍然摸不着頭腦──為何美元上升會影響油價的表現?
或許我們先想想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為何不能刺激油價上升?事實上,美國消費者信心未受息口或油價上升所影響,理應成為推高油價的另一藉口,但油價卻在當晚大幅下跌2美元,這其實某程度上反映出油價沒有循基本因素運行,加強了油價走勢已被扭曲的說服力。
事實上,在油價升浪初展時,歐元滙價已顯著轉強,或許這可能是巧合情況,而我相信當初油價攀升,基本因素是主要支持因素,其中全球經濟擺脫低谷、中國工業生產不斷提高,令柴油和燃料油消耗大增,都令原油需求驟增,令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當油價升穿45美元關口時,油價的升勢便告失控,出現大上大落的情況,這正正反映出油價受投機盤所影響。
由於原油是以美元結算,所以當美元持續下跌時,這其實代表了歐亞資金投資原油期貨的成本顯著下跌。因為即使原油價格不斷上升,但美元弱勢持續,便抵銷了油價的部份升幅,對於歐亞投機者而言,油價其實仍然十分便宜。
但隨着近日歐洲的政局出現變化,以及美國持續加息,美元走勢顯著轉強,歐亞投機者借入美元的成本便會大增,投機期油的成本亦會相應提高。
滙價損失難彌補
如果美元強勢持續,只要原油價格的升幅低過美元的升幅,這些資金便要面對虧損的風險。所以近日油價出現亢奮性升勢,我擔心是對沖基金作出最後一擊,推高油價,以便在高位作出減持行動。
事實上,就算我們不從陰謀論的方向分析,基本因素其實真的不足以支持油價再上升。單單中國興建戰略石油儲備這個曾被市場視為推高油價的因素,其實已足以令油價跌至50美元邊緣。
中國亦嫌油價貴
中國已表示,雖然第1批儲油庫將在今年年底前竣工,但基於成本因素的考慮,目前不會在國際市場買入原油,只會向內地油公司購買原油,並考慮批准油公司透過提供石油儲備的原油來支付稅務。這正正反映出,中國政府亦覺得油價不合理,同時亦表明,戰略石油儲備實不足以成為市場炒賣原油的藉口。
基於上述分析,我相信油價已距離見頂不遠,有可能在第3季尾便跌穿50美元,下試45美元的支持。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