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大概難以想像國內網絡文化影響之大。
國內的網興起了網上歌手,其貌不揚,音樂的藝術水平不高,但勝在網民不管你甚麼樣子,只想要一些令聽覺易適應的歌,所以出了《老鼠愛大米》和《兩隻蝴蝶》。
實際利益呢?可大可小。全國都流行,但大眾都不一定要聽原創網絡歌手的版本,因為紅的反正是歌,不是人嘛。
在網上也出現了網上名人,他們就是不斷發表誤導的另類文章,吸引人注意,讓人來炒作。
最近出了很多網上十大豪放女,其中一個是「芙蓉姐姐」,網蟲都迷她的專欄,內容充滿反叛和自戀,她也上載了很多獨特的pose,擺出S形身體,叫人起哄的程度可媲美WilliamHung。
她每天在網上上載的文章,都會被其他傳媒炒作,例如她說要到曾志偉、湯鎮業在國內辦的演藝學院跟劉德華上課。
這個是創意的年代,但也是一個表現反叛和自戀的年代,香港人有《殘酷一叮》、《一舉成名》這些觀眾上電視台表演的節目,因為我們不再單純審美,觀眾悶了,如今大家喜歡「審醜觀」。
後者往往比前者更多人看,你還想看甚麼《世姐》、《環姐》選美嗎?審醜比審美更見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