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孩子如經常在落樓梯時跌倒、打羽毛球或乒乓球時接不到球,均可能出現立體視覺問題(defectivestereopsis),必須及早診斷和矯正,否則在八至十歲視覺神經發育漸漸完成後,屆時便難以矯正。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每年為學童進行的健康檢查,當中包括視力檢查,該服務的顧問醫生麥國恆表示,該服務每年約為五十萬名學童檢查,當中有近兩成學童視力無法應付日常生活,如即使已佩戴眼鏡,可能因為度數不正確而無法看到黑板,或看不到巴士號碼等,需要再調配眼鏡等。
但若發現學童有可能出現其他視力毛病即會轉介進一步檢查,近年每年在約有七萬多人接受檢查的學童中,約有百分之一點三左右,即約九百名學生有立體視覺問題,需要接受跟進治療。
兩眼影像重叠所致
衞生署視光師黃子偉表示,能斷定距離等立體視覺,主要是兩隻眼的影像重叠,才有立體視覺,導致立體視覺原因主要是兩隻眼視力相差太遠,或一隻眼患弱視或斜視等問題,令兩眼不協調,就判斷不到立體感。
患者在上落樓梯容易因無法判斷距離而跌倒,當中在落樓梯時尤其容易因判斷距離錯誤而跌倒,或在「打羽毛球或者打乒乓波,睇唔到個波嘅距離,時時都接唔到波。」
他強調,視覺神經在八至十歲發展成熟,故兒童應及早治療,先找出導致立體視力問題原因,針對性地作出治療或矯正,例如若幼童一隻眼睛視力較差,幼童自然地會用另一隻視力較好的眼睛看東西,導致另一隻眼睛視覺神經退化,學童若能接受矯正視力的鍛煉,七成以上均可改善視力,矯正方法包括遮眼及填寫訓練。
鍛煉數月改善一半
今年念二年級、九歲的雯絲,便有立體視覺毛病,她的左眼只有二百度遠視,但右眼卻有四百五十度,所以右眼看不清楚物件。她的母親說,女兒以前要在很近距離才看到書本,去年檢查後證實立體視覺毛病屬中度程度,需要矯正其右眼視力,包括遮眼鍛煉,把視力較好的左眼遮蓋,要雯絲用右眼看東西,還要她練習填字。
由於雯絲已九歲,其母擔心她「遲咗一年,失咗一年機會」矯正視力,但經過數月來的鍛煉後,上周她再接受視光師檢查,發現其視力已改善了一半,由中度改善至只有輕度,但仍要繼續加強練習,做多些填字練習,期望最終可以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