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中國威脅論」充斥美國新聞版面,特別是中海油提出收購美國第八大石油公司優尼科之後,美國的一些媒體更是憂心忡忡,認為此舉危及美國利益及能源安全,即使自由派的《紐約時報》,也刊登阻止這項收購的言論。《華盛頓郵報》就認為,中國收購優尼科,是「最新的威脅」。
在此之前,聯想集團已經以十二.五億美元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海爾集團又提出以十二.八億元收購美國家電巨擘Maytag,這兩項收購還未及中海油以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收購優尼科那麼引起震撼。中國的軍事威脅,加上經濟滲透,已令美國朝野大大警惕。《大西洋月刊》六月號,以《我們如何與中國作戰》為題,大幅剖析中國的軍力發展超出美國預期,還說與俄羅斯相比,中國是更難應付的對手。
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不久就會出籠。據日本《讀賣新聞》獲得的消息,美軍情報顯示,中國最近有五項值得注意的軍事動向,包括從俄國購入八艘新式潛艦的第一艘於七月正式交給中國,中國正加強自製潛艦、整編海軍以成為未來的遠洋海軍大國,近日進行以攻台為假想狀況的海陸兩棲大規模軍事演習,以及裝設移動式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等,這些新的軍事發展讓美國認為,中國實際的軍事擴張速度和威脅已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斐爾德六月初在新加坡公開表示:並沒有國家威脅到中國的安全,中國為甚麼如此處心積慮地整軍經武,大量在軍事和武器方面投資?目的何在?
實際上,中國軍方高層及軍事刊物早已透露,中國發展軍備,是準備在攻台時保持對美國的威懾力量。也就是說,中國一旦具有報復美國軍事插手台灣的力量,美國就會被迫縮手。因此,拉姆斯斐爾德雖無明言,但已很清楚:中國整軍經武的目標在台灣,而所作的準備不僅是要有壓倒台灣的軍力,而且是要有對美國的威懾力量。
為此,美國與日本作出「美日二加二聲明」,將台灣納入《安保條約》的涵蓋範圍。日本《讀賣新聞》上星期四報道美國假想台海緊張的可能情境之一,是中國利用特殊部隊奇襲台灣(即所謂斬首行動),屆時美軍陸戰隊將是阻止中國快速支配台灣的關鍵。因此,美國向日本表示,要削減或轉移駐沖繩的美軍陸戰隊並不可行。消息人士更透露,美軍會運用下地島、台灣的澎湖群島和巴丹島,作為美軍的重要據點,以便台海有事之時,美國陸戰隊可以迅速投入戰場。
中國的國防預算,按中國官方說法僅佔美國的6%左右,即使說中國官方數字不可靠,合理推算是官方數字的三倍,中國軍力仍無法與美國抗衡。此外,去年底,北京大學對九十八位政府與非政府的專家作諮詢調查,由他們作中國前景的風險預測,結果有七成精英認為,二○一○年中國有可能發生的重大危機,以「社會危機」(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失業、農民與工人問題等)最為嚴重,只有5%認為存在「國防危機」。因此,中國精英沒有把外患視為當務之急。唯一的變數是台灣問題,若台灣宣布獨立,中國、美國都要有戰爭的準備。
美國的「中國威脅論」之所以甚囂塵上,美國之所以認為中國較俄羅斯更難對付,根本原因是中國一黨專政之下,沒有任何對當權者的制衡機制,不像民主與三權分立的自由國家。中國要使用軍事力量,只要當權者拍拍腦袋就可以付諸實行,沒有任何民意權力機關或獨立輿論可以制約,這正是中國的危險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