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議息後,再「按序加息」1/4厘,會後之聲明沿用舊版本,加息將繼續。
美國至今已加息9次,投資者都關心加息周期何時完結?加息對經濟的影響如何?若加息周期結束,是意味美國已擺脫通脹威脅還是美國的經濟增長將放緩?還有,樓市泡沫的問題。這一切一切,都是投資者想解開的謎團,因為這是投資決策的重要考慮,可是各問題之中存在矛盾訊息,在「真相大白」前並不容易估計,不錯,這些不明朗因素,便是「投資風險」。
然而,若投資者仍然相信格林斯潘的分析能力及其誠信,則格老之意見絕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格老擁有市場沒有的資訊,加上個人的天賦,分析能力強,過往的預測及政策,成績都有目共睹,至於個人誠信,則市場亦有很高評價,他在政府欲推出不當政策時,常幾乎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判斷客觀不畏權勢
在克林頓時代,克林頓早上見傳媒說要提高最低工資,格老下午便自己跑出來向傳媒「自動獻身」發表意見,說反對克林頓的建議,因為這會令大量的低薪工人找不到工作,而無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更會長期淪為失業一族,格老毫不留情地為克林頓澆冷水,但他並非為個人利益。
布殊政府不斷向中國施壓,要人民幣升值,但格老一直維持相反意見,這是公開的。布殊告訴國民,人民幣值低,「搶走了美國工人的飯碗」,但格老一直否定此說,並指出人民幣升值,不會解決美國的失業及財赤問題,而近期美國向中國的施壓力度加大,格老亦在國會聽證會上慷慨陳詞,力陳強迫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及全球的害處,而中國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亦只是一場幻象,並不真確。格老並非中國官員,亦非受聘於中國的政客,他只是從客觀事實作出其判斷,痛陳利害,為的是美國人的利益,故他在聽證會特別提到,要人民幣升值及打擊中國的出口,美國人最終「自食其果」,蒙受生活質素下降的影響。
「推銷」過格老的「能力」與「誠信」,筆者想歸納格老的一些意見供讀者參考:
(1)利率調升多次,但美國經濟仍持續向上;
(2)通脹拾級而上,但長期通脹並未惡化;
(3)美國樓市在個別地區有小泡沫,但即使爆破,不會對宏觀經濟有重要影響;
(4)油價大幅上升,但沒有發揮如以往一樣的影響,仔細原因仍未清楚,然而這是事實。
格老這些意見,也許有助讀者分析經濟及股市形勢。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