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雪球」助解生命之謎

「髒雪球」助解生命之謎

撞擊「坦普爾一」彗星的實驗,對於科學家來說,有助解開宇宙和生命起源之謎,以至為未來人類探索太空做準備。
天文學家認為,彗星是太陽系中數一數二古老的物體,在四十六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後不久時誕生,彗星的本體即「彗核」,成份正是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物質如冰凍氣體、冰塊和塵埃,所以有天文學家稱彗星為「髒雪球」。

彗核保存數十億年物質

彗星由於軌道廣闊而不定,所以是太陽系裏面,最不受太陽影響的物體,加上有彗髮的保護,彗核的內容──即行星的「剩餘物資」,在這幾十億年間一直得到妥善保存。一些天文學家也相信,彗星可能包含有機分子,也許是地球生命誕生的基本化學材料──彗星撞擊地球表面,帶來水份和碳分子,生命由此而起。
太空總署選擇撞擊「坦普爾一」號,還因為它的軌道接近太陽,繞着太陽走一次只要五年半時間,方便天文學家觀察及記錄它的轉變。
美國太空總署太陽系部的丹特茨勒指出:「本署長久以來力求了解太陽系如何形成和變化,以及解答宇宙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問題。彗星是太陽系最古老的天體,可為這些問題提供線索。」科學家也希望了解彗核的成份後,進一步研究利用彗星給太空人提供食水、燃料和氧氣的可能性,協助人類遠征其他較遠的星體。
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