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笑非笑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似笑非笑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仲夏夜讀梁實秋,一樂也。〈廢話〉一文說到他常有客過訪,開門時,訪客第一句話便是:「您沒有出門?」如果主人早有遠行,現在卻給他開門,那訪客真是活見鬼。因此這句是廢話,等於你在酒樓飽餐鮑參翅肚,咬着牙籤、抹着油嘴跑出來,在門口碰到冒失鬼,問你:「吃過了未?」這又是另一句廢話。
苦的是人生在世,總有非聽廢話不可、非說廢話不可的時候。話要說得有禮貌,不能不夾雜些廢話。所謂文明,免不了要建立在好些廢話上。《紅樓夢》第17、18回說到元春歸寧,父親在簾外跟女兒問安,含淚說:「臣,草莽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徵鳳鸞之瑞。」這麼囉嗦,只好以廢話看待。王漁洋猜想蒲松齡「厭作人間語」,想來是有道理。不但厭作,其實也厭聽像賈政所說的這種廢話。

做讀者的,看到廢話,跳過去的就是,可憐的是以翻譯為生的朋友。他們沒這種福氣。如果你忠於原著,把「您沒有出門?」譯為Youhaven'tgoneoutyet?或把「吃過了未?」搬字過紙的說成Haveyoueaten?稿件呈上編輯部後,如果審稿的是「老外」,說不定會打個耳朵問:Isn'titbelaboringtheobvious?廢話譯成英文,不明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的洋人看了,以為作者是白痴。對翻譯專家而言,處理吹「無定向風」的句子一樣是個災難。「似笑非笑」,你怎麼翻譯?he/sheseemstobesmiling,butnotactuallysmiling?中文可以說得通,因為「似笑非笑」的人多陰險,不是好東西。但譯成英文,予人的感覺就不一樣。如果編輯有幽默感,說不定會建議:thisgentlemanorladyhadbettermakeuphis/hermind。說的也是,是否要笑也拿不定主意,怎麼做人?
中譯英專家還有「恐怖」的時候。話本小說美若天仙的女生,動不動就「啟櫻唇,露皓齒」。Openhercherrylips?Okay!但「露皓齒」怎麼翻?Flashherpearl-liketeeth?譯文沒錯,怕的是洋讀者不察,以為這女生是吸血鬼。幸好我們讀的是中文,一看到廢話就可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