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月入14萬家無隔夜糧

談錢論股:月入14萬家無隔夜糧

除了偶然要審理金融詐騙案外,法庭和法官似乎同投資理財扯不上甚麼關係,不過,最近一宗法律界的醜聞就顯示出,任何其他專業的人士也應該妥善理財,否則無論在之前賺錢的能力有多高,退休後也有機會坐食山崩,更會引發其他的問題。
事緣現年81歲的前高等法院英籍法官李柏儉(MilesJackson-Lipkin)及其具有大律師資格的妻子,涉嫌自03年開始向社署申領每月七千多元的綜援金,當局懷疑有人虛報和轉移本身的資產,以符合資格,合共騙取了超過10萬元綜援金。
目前案件尚在審理中,真相有待當局查明,如果李氏身為前法官而竟用非法手段斂財,固然可悲;但以李氏夫婦一度身處本港法律界的最高層,假若由於生活奢華和不善理財,退休後竟落得如此潦倒,真的要靠綜援才能過完下半生的話,事件就更加發人深省。我們除了對李氏夫婦深表同情之外,就更能領會到古人所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了,在工作上如此,在投資理財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

理財不善入不敷支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了現代城市人搞好理財策劃的重要性。收入不高者,就算要省吃儉用也應盡量做到收支平衡,不宜「先使未來錢」,以借貸來支持個人消費;中產以上者,就算身家豐厚,在拚命搵錢、盡情消費之餘,也應居安思危,要有足夠的預算為未來退休的生活作儲蓄和投資。
另一個理財的反面教材是一位48歲的大學助理教授,他的收支情況因為與前妻的贍養費官司而被公開:這位教授的薪金連同房津、顧問費等月入達14萬元,但每月支出竟高達15.4萬!的確是入不敷支,原因又是早年盲目炒樓之過:他擁有7個物業,向銀行按了700萬元,每月供款都要7萬,佔了收入的一半;加上供養兒子的1萬元、自己的生活費等各項開支,就使到這位高薪人士變成「家無隔夜糧」了。如果他聽過「日本股神」是川銀藏那句「股市和人生一樣,如果不想承擔太大的風險就要知足,不受貪慾所迷惑」的名言,相信就不會搞成這樣了。
相傳愛斯基摩人有個狩獵妙法,就是將刀鋒藏在海豹血凝成的冰棒中,北極熊見到就不停地舔,即使舌頭被割破了也因低溫麻木而不自知,最後昏倒而任人宰割。那些沉迷於賭博、炒作甚至犯罪而自毀的人,不正是同無知的北極熊一樣嗎?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