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地球,輕則引起海嘯,重則引地物種滅絕,科學家認為六千五百萬年前彗星墜落墨西哥,引致恐龍絕種;但今次人類探測器撞擊彗星,會否對地球造成禍害?科學家強調,這次撞擊彗星任務不會對地球構成危險,反而可蒐集寶貴資料,有助防止未來彗星撞擊地球。
不會改變彗星軌道
「深入撞擊」任務首席研究員埃亨保證,「深入撞擊」號撞擊「坦普爾一」後,不會改變彗星的軌道,而彗星的碎片也不會對地球構成危險。埃亨指,今次任務不但有助解開宇宙和地球生命起源之謎,還為科學家提供應付地球未來遭彗星撞擊威脅的寶貴資料。
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教授梅洛什說:「我們可獲得彗星有多堅固或多滲漏的資料,這些資料有助我們評估應付彗星的方案。」
科學家目前研究防止彗星撞地球的方法,是令彗星偏離軌道,辦法有兩種:派太空船降落在彗星表面,試圖將彗星推向另一個不同方向;其次是研究用核彈炸毀彗星。
科學家這個憂慮並非杞人憂天,因為他們不排除地球未來數十年有可能被彗星擦身而過的危險,一旦地球遭外太空物體撞擊,直徑兩、三百米的彗星可摧毀局部地區或引發海嘯,體積較大的則會改變氣候。因此科學家掌握彗核的資料,只會令地球變得更安全,甚至有助人類將來在太陽系其他星體殖民。
法新社/德新社/stuff.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