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家是否市民之福?

  醫藥分家是否市民之福?

就「醫藥應否分家」,表面看是利多於弊。有了藥劑師的雙重檢證,配藥出錯應會大大減少,但事實卻未必如此。本人是前線公營醫生,在此事上完全中立,從服務經驗判斷,醫藥分家現在不宜實行。
醫藥分家會令市民負擔的醫療成本上升,病人既要付診金,又要給藥房藥費,要兼顧兩層人收益,支出必定上升。此外,全港現時只有數百名藥劑師,而且大部份受僱於公營醫療;觀現今私營藥房藥劑師的人數和增長,十年內都不足夠以提供專業服務。而且,私營藥房良莠不齊,部份或會改配獲利較深的藥物,不依醫生指示。
現存的私營藥房規模都不大,市民未必可以在一間藥房買齊所需藥品。但由於不少診所都是夜診服務,藥房的開放時間難以配合診所,病人在晚上看完醫生後仍要到處找藥房取藥,或會延誤診治。按美加的經驗,藥劑師未必能即日為病人配藥,有時要改天再到藥房取藥;香港藥劑師人數比這些國家少,醫藥分家後這現象將更難避免。
醫療失誤也未必因醫藥分家減少。醫管局實行醫藥分家,但配錯藥的意外一天便有五十宗。近日東區醫院藥房配錯藥事件,也證明醫藥分家與配錯藥無直接關係。市民若希望掌有選擇權,現在也可以請醫生寫紙到藥房配藥。
醫藥分家理論上是好事,但現時香港的條件仍未成熟。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鼓勵市民、醫學界、立法會及政府全面討論這問題,讓醫療體系及市民逐步研究出一個適合我們的方案。同時,我們亦要改善現時私家醫生配藥的流程。到了公私營私療失衡有所改善,藥劑師人數增加時,醫藥分家自會水到渠成。

香港公立醫院、衞生署及大學醫生協會秘書長 黃以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