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用認股證解決股權分置

理財智慧:用認股證解決股權分置

中國股市落實了股權分置的方案,市場上已公布了第1批及第2批上市公司的名單,開展了解決非流通股份的問題。
如果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盡快令非流通股份流通,最好的方式就是供股、批股,甚至容許大股東在市場上把股份轉售,但壞處是市場的深度未必足夠去全數吸納這些股份。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利用認股權證方式。認股權證亦即是香港上市那些股票認股證(EquityWarrants),由上市公司所發行,與衍生認股證是由第3者發行有所不同。這些認股證是認購為主,認股證持有人能以特定價格行使股證,買入公司股份。
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認股證通常是以下列兩種方式出現:
(1)在新股上市之時,為了增強股份的吸引力,向股民附送認股證。
(2)公司在公布業績之時,除了派息之外,還贈送認股證,以增加股東對公司的認受程度。
因為認股證是公司所發行的,所以公司可以視為另外1種集資方式。
通常這些認股證年期較長,例如2年以上,而且是美式的,認股證持有人可以隨時行使。只要公司股價高於行使價,那麼認股證持有人便可行使,而行使之後上市公司便能夠收到資金,擴大股本,而公司股份的流通量便會增大。而內地股權分置問題,亦打算以上述股票認股證方式解決。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