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G11比G8更有意義?

國際視野:G11比G8更有意義?

英國首相貝理雅成為近日的「風頭躉」,繼早前G8財長會議舉行前力撐豁免窮國總額400億美元債務,最終得償所願後,上周在布魯塞爾為即將(7月1日)擔任歐盟輪任主席前致辭,其鏗鏘有聲、義正詞嚴之言論,獲得成員國代表掌聲無數,下周又要在本土蘇格蘭主持G8首腦會議,其一舉一動,相信也將惹來關注者。
這次G8會議議題,主要是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及非洲扶貧問題。前者在美國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後曾有點陣腳大亂,尚幸還有不少國家仍堅持自律並承諾減少廢氣排放量,在經濟持續發展和欠缺積極研究再生能源的情況下,要討論的空間似乎不大,何況新興國家紛紛崛起,對能源的消耗必劇增,人們只有寄望天公造美,不然便須承受享樂後之苦難,此乃因果循環之道也!
至於非洲問題,昨日國基會(IMF)提出警告謂,一眾向非洲窮國提供衣物、糧食或慷慨解囊之士,甚至為他們籌款表演的歌星及明星們,不要以為光是捐贈便能解決苦困,首先是長貧難顧,再者錢落入不懂好好運用之人手中,對一直處於困境的非洲人又有何幫助?
意謂富國必須合力制訂一套長遠解決方法,才能令非洲人自力更生,這與筆者去年6月25日欄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指不謀而合,多謝IMF的「背書」!

或可解決實質問題

既然兩大議題甚為空洞,倒不如花多些時間研究如何扭轉目前極度不平衡之現象來得實際?須知道這枚計時炸彈一旦爆炸,自顧也不暇,何來時間理會其他?G8不妨考慮加入中國、印度甚至巴西共商妙計,試解死結,G11比G8或更有意義,諸公以為然否?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