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俏嬌蛙不過半隻手指長,穿着一身灰衣裳,白天睡覺,黑夜活動,在湍急的山溪間跳跳紮。牠們是華南湍蛙,不知道在香港存在了多久,至前年才由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牠們在香港有一群親戚,名叫香港湍蛙。
二○○三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大嶼山發現華南湍蛙,是從未在香港發現的兩棲物種。華南湍蛙僅長五十毫米,全身灰色,背部有不規則黑斑,胸口則有大理石紋圖案,皮膚粗糙,滿身疙瘩。牠們以小昆蟲為糧食,在五、六月間交配。
港錄得24種兩棲動物
至今為止,華南湍蛙只曾在大嶼山的鳳凰山及石壁一帶出沒過,與外貌相近的香港湍蛙素未謀面,因為香港湍蛙只曾在新界及香港島有紀錄。兩者較顯著的分別是,香港湍蛙全身黃褐色,華南湍蛙則全身灰色。
連同兩種湍蛙,香港目前共錄得二十四種兩棲動物,由於牠們日出而息,日入而作,市民很難碰見牠們。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專家過去三年來深入全港大小溪流、山澗,揭開了兩棲類的神秘面紗,把牠們的真面目載入新書《蛙蛙世界》中,每本八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