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一。香港回歸已八年,經過以往八年董建華時代的折騰,今天會不會面臨一個較好的開始?至少,香港市民對曾蔭權有期待,已從最新的民調反映出來。
回歸日有兩個遊行。一個是由十九個愛國團體,包括工聯會、中華總商會等發動的遊行,口號是「慶祝回歸八周年,和諧團結創明天」。他們將這遊行稱之為「大巡遊」。籌委會主席鄭耀棠說,這個巡遊有八百多個機構合辦,預計有二萬人參加,在今天上午舉行。
另一個是由民間人權陣線發動的遊行,口號是「爭取全面普選,反對官商勾結」,這是延續過去兩年爭取普選的遊行,遊行中並進行一次關於「○七、○八年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模擬公投。由於形勢轉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也認為「今年上街已沒有迫切性」,因此他不會呼籲教友參加七一遊行。警方估計今年遊行人數會是三萬人,比之過去兩年的數十萬人,自是大大減少了。
民陣召集人莊耀洸說:不出來(遊行)更加沒有普選;四十五條關注組梁家傑說,政府不要因為今年遊行人數少而自滿。職工盟李卓人說,若遊行人數較少,政府會變得囂張,若市民不站出來,政府會自把自為。──這些都是民主派擔心遊行人數少的鼓勵市民參與之詞。
筆者前天在本欄中說,慶回歸的巡遊,是左派團體有組織地發動,而民陣的遊行則是市民自發地參加,若參加人數較少,那麼不表示市民已放棄民主訴求,只是表示推動民主的組織和政治人物,須檢討他們的推動策略。
推動策略的要點,在於掌握民意取向。一位署名「唐人」的讀友,在本欄留言網頁上說:回復舊觀,證明曾蔭權看通了大局,掌握民心,香港人如果有得揀,很可能寧願維持港英殖民統治,這種心態全因老董七年的左傾治港造成,老董以左唯上的治港理念,幾乎摧毀香港的根基。……胡溫上場,立即撥亂反正,不但廢棄老董,連同追隨老董的左派及政黨,一律放棄,因此周一的答問大會,左派議員有組織地圍攻曾特首。由此可見,本地左派屬於死硬極左一方,我希望民主派應該辨清方向,支持曾蔭權,將過去七年的錯誤糾正過來。若民主派聯同左派與政府抬槓,它將會失去很多支持者,下次選舉勝利者將是無黨派人士。
除了對胡溫是否也一併放棄左派及政黨,以及是否全面支持曾蔭權這兩點,筆者尚有存疑之外,大致上筆者同意這位讀友的看法。至少,這是胡溫走出接受港英遺臣的一步。這一步受香港市民歡迎也顯而易見。在這種情勢下,民主派應調整一下他們的策略。爭取○七、○八年普選,尤其是搞模擬公投,是中央的大忌,目前也不會得到較多市民支持。若換一個說法,改為「擁護《基本法》,盡早實現四十五條與六十八條的全面普選」,相信就較能讓中央聽得進,而曾蔭權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予以推動。「不遊行更沒有普選」嗎?不見得。
民主派中有人若被邀請參加行政會議,筆者認為可以採取脫黨的方式,以個人名義參加,以維護行政會議的集體負責與保密這兩個原則。
總的來說,曾蔭權當特首,是香港被董伯分化的兩極政治,可望走向中間路線的一個轉機。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民主派及香港傳統左派都要有多一點彈性。彈性愈大的政治勢力,未來的空間也愈大。若各方面都有較大的彈性,那麼香港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才可望取得成功。
當然,也許是筆者的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