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發現,香港投資者水平在亞洲區內普遍較高,傾向以較長遠的角度考慮,但最令本港投資者感到懊悔的,是聽信理財顧問提供錯誤的建議,這結果與美國成強烈對比,反映香港投資者將理財顧問建議視為「投資貼士」。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亞太區投資業務總監VineetVohra,昨公布「影響投資的心理」調查結果,將新加坡、香港及台灣投資者作比較,發現香港的投資水平普遍較高。風險取向方面,港投資者也更願意承受較高風險以獲取回報。不過,在面對潛在虧損時,願意承受風險的程度卻明顯較新加坡低。香港投資者的自信程度則與台灣相若,但正確判斷風險方面,則較遜色。
這項調查最有趣的地方,是香港投資者因聽信第三者(包括投資顧問)而作出的投資,一旦招致損失所產生的懊悔感,遠高於因自己錯誤判斷,或因沒有行動而錯失投資機會。
顧問意見只當貼士
負責這項調查的INSEAD亞洲分院決策科學教授兼研究學院院長AnilGaba稱,這是有調查以來首次出現這個結果,反映香港投資者對財務顧問嚴重猜疑,而投資者只希望從投資顧問取得「投資貼士」,相信投資界仍要努力改變現況。
Vohra指出,亞洲投資者普遍較保守,持有現金高達五成,遠高於美國。Alliance資產管理高級副總裁及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李度暻指出,最集中的基金也要投資在最少逾40隻股票,投資者也應該了解透過投資基金分散風險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