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紀:胡溫的問責倫理

新君王紀:胡溫的問責倫理

蔡子強

最近,祖國黑龍江省遇上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災,本港很多報章都以顯著篇幅報道,但卻大都走漏了以下一段消息。
該省甯安市沙蘭鄉長安小學的洪災,迄今已知造成過百名學生死亡,根據中新社報道,當省長張左看到這個情況後,痛心地表示:「我作為省長,有不可推卸的任務,請求中央給我處分。」
胡、溫雖然沒有如董建華般,整天掛在口裏嚷着要搞「問責制」,但問責精神卻雷厲風行般的推行。除了二○○三年沙士肆虐期間,因防治不力而被免職的衞生部部長張文康和北京市長孟學農之外;過去兩年,國內類似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因問責而下台的正部級高官,便起碼有三個,除了前述張、孟二人外,還有二○○三年重慶井噴事故,導致二百四十三人死亡,因而被免職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馬富才。
當然,要求問責,不是嗜血地要你「人頭落地」、「永不超生」,那只是一種政治倫理,你不能當作事情沒有發生過。
就如張文康、孟學農、馬富才三位前正部級官員,最近均先後宣告復出:張文康先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現任全國政協教科文衞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孟學農任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馬富才亦已在國家法改委上班,並將出任國務院新組建的「能源辦公室」副主任。

雖然國內有報章如《南方日報》批評:「某些地方政府在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後,責令相關官員引咎辭職,但目的只是平民憤,避鋒頭。鋒頭過後,民憤不再囂囂,於是,為了『工作需要』,為了『不浪費人才』,這些官員們就會被重新啟用……。」但我就不傾向看得如此悲觀。
就如貝理雅愛將,工黨spindoctor之父曼德森(PeterMandelson),當年他因收受工黨金主魯濱遜(GeoffreyRobinson)私人貸款,以購買NottingHill一住宅的醜聞,東窗事發,他向貝理雅請辭北愛事務大臣一職,後來亦東山再起,如今當上歐盟貿易專員,繼續在台前風光。
你或許會說,前述事件中張左作為省長,當然不是屬下那個小鄉出事的直接負責人,為何要「揹黑鑊」呢?
正如當年曼德森那封辭職信所寫:「就如我昨天公開說的一樣,我堅信自己沒有犯錯,亦沒有做任何不恰當的事。……但我們上台執政時,曾向公眾承諾,會秉承最高的道德操守,我們不但要問心無愧,一絲不苟地一直如此做;同時也要讓公眾明白地看到,我們果然是真的如此在做……」
這就是問責的政治倫理。它不是要把一個官員置諸死地,永不超生,但你不能當作事情完全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