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份月刊昨日公布亞洲父母的「成績單」,其中香港父母的表現欠佳,八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尾二,整體平均分只得C+,水平只屬一般;香港子女普遍認為父母最不濟的地方,是不夠「潮」。有專家建議家長嘗試多與子女外出「單獨約會」,以朋友的身份「談心」,促進彼此關係,則有望爭回分數。 記者:白琳
《讀者文摘》在去年底進行名為「為人父母,你及格嗎?」的調查,訪問了三千多名十四至十八歲來自亞洲八個國家或地區的青少年,為他們的爸媽個別及整體表現評分。香港青少年給媽媽的整體表現為B+,屬不錯,爸爸就只得D+,屬水準以下。
調查顯示,香港受訪者認為父母最弱的一環是「追上潮流」,其次是「能為我清楚解說性知識」及「課業上有需要時會協助」;而強項則依次為「努力工作」、「無條件愛我」及「給我一個快樂安全的家」。
認識互聯網建話題
「家庭基建」發展總監羅乃萱昨出席該調查的發布會時稱,要解決父母不夠「潮」,首先要認識互聯網,建立話題,「唔係要着晒佢哋(子女)啲衫先叫『潮』,應該去學MSN、ICQ,自己學咗先,再教番佢哋轉頭。」她又建議,傳授性知識時要避免尷尬,媽媽可專責向女兒介紹如月經等生理上的性知識;爸爸則可負責以男性角度,與子女剖析男女交往的問題。學業上則可培養子女對學科的興趣,令其自覺地解決功課問題。
她指出,由於各地文化差異,香港子女對父母評分會比較苛刻,調查進行期間香港經濟仍未復甦,肩負養家責任的爸爸可能因工作壓力而忽略子女感受,遂令成績如此差勁。但她強調父母還是仍須努力,並應以教練和朋友的角色對待子女,「要train(訓練)佢哋建立紀律,又要好似朋友聽佢哋講嘢,唔好成日發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