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學界離破解衰老之謎的目標,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早老症成因,是由於體內的核纖層蛋白A(LaminA)基因突變,破壞細胞內的自動修復機制,從而加速衰老所致。此研究結果除可令嬰兒在出生前及早診斷是否患上早老症,更有助破解一般人衰老之謎,研發抗衰老療方。 記者:白琳
此研究結果剛於最新一期的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負責此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周中軍昨日指出,過去醫學界只知悉LaminA基因突變與早老症有關,卻未有探出箇中原因及直接關係。他解釋,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一般會受氧化劑、紫外光等破壞後,會有自動機制作出修復;而是次研究則發現,LaminA基因的突變則破壞了這個機制,損傷了的脫氧核糖核酸,並引致更多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未老先衰」。
患者衰老速度快5至10倍
周中軍又稱,研究結果有助了解人體衰老的成因,甚至癌症的病因,因癌症亦與基因突變有關。他的下一個研究目標,是研究正常人體衰老,是否也與LaminA基因突變有關。他強調距離研發出抗衰老的治療方法,至少還有幾十年時間。
周中軍指出,此研究由○三年開始進行,結果透過老鼠身上的實驗得到證實。此研究不但解釋了早老症的發病原理,更可憑此制訂病發前的診斷方法,令嬰兒出生前即可知是否患上此病,長遠來說更對研發治療方法有莫大幫助。
早老症是兒童提早衰老的病症,患者一般在出生後不久即出現脫髮、皮下脂肪減少等病徵。患者的衰老速度為正常人的五至十倍,平均存活時間只得十三年,有四分之三會死於心臟病等衰老疾病。由一八八六年至今,全球只錄得百餘宗病例,內地、日本及台灣也曾有個案。本港兒科醫生謝鴻興昨日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早老症乃非常罕見,本港尚未有相關個案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