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一周前宣布,將用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收購美國加州的優尼科石油公司。這一舉動在美國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彈。所有主要媒體都用了顯著的版面報道這不尋常的發展。
裴敏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繼中國聯想集團收購了國際通用機器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和海爾正爭取買下美國家用電器公司Maytag後,中海油的計劃使許多美國人認為中國正步一九八○年日本的後塵,不惜動用巨資來買下美國工商界的「掌上明珠」。
對歷來視中國崛起為美國一大隱患的政界人士來說,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無疑又一次證明了「中國威脅論」。因為從美國的切身利益來看,能源安全是基本國策之一;而中海油的舉動恰恰表明中國正在和美國爭奪能源。所以,美國的右翼議員已寫信給布殊政府,要求嚴格審查中海油對優尼科的收購。根據目前輿論的走向,中海油肯定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其收購計劃極有可能流產。
令人費解的是,為甚麼中海油會選擇在目前這節骨眼上收購優尼科。當然,從純商業角度來講,收購優尼科可以大大增加中海油在亞洲能源市場上的實力。對中國來說,如果中海油成功收購優尼科,中國的能源安全程度將相對提高。
但是,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任何商業交易都帶有某種戰略意義。在高度敏感的能源行業中,幾乎所有交易將不可避免地被看成是戰略動作。因此,儘管中海油一再宣稱收購優尼科是純商業行為,在華盛頓許多人的眼中,這卻是徹頭徹尾的戰略步驟。
奇怪的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似乎沒有意識到收購行動的政治後果。像中海油這種大型國有企業,其重大商業決策肯定要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批准,否則很難想像國有銀行會批出巨額貸款。更令人瞠目的是,目前正是中美關係高摩擦期,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新舊問題已積了一大堆,任何失誤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在這個敏感時刻,出現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這種事真可謂是中美兩國領導人都不需要的「頭疼」。
如果我們冷靜觀察中美關係現狀,不難發現兩國在許多關鍵領域中的摩擦都呈升級勢態。在滙率問題上,美國國會的巨大壓力已使布殊總統沒有更多空間來妥善處理和中國的貿易關係。另外,知識產權問題很可能使兩國貿易關係進一步惡化。
在安全問題上,美國鷹派人士近月來一直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親自定稿的「中國軍力報告」將在兩周內正式發表。該報告用了很多筆墨來渲染中國軍事現代化對美國和亞洲的威脅。預計該報告發表後,將把這一輪的「中國威脅論」推向一個新高潮。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美方對中方的無所作為愈來愈不滿。
所有這些問題都要求北京謹慎地處理。「中美無小事」,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鑄成大錯,後悔莫及。
用戰略觀點來看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顯然不是明智舉動。也許中海油認為這是商業絕招;但從中美關係的戰略層面來看,這無疑是一着臭棋。它不僅短期內增加了中美關係的新摩擦點,而且在戰略層面上削弱了中美互信的基礎。因此說中海油因小失大一點也不過份。
現在唯一補救的措施是乘早收兵,放棄收購計劃。雖然中海油肯定會大丟臉面,但對穩定「重中之重」的中美關係來說,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