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又收在高位,近期港股展現的強勢令自己頗為出奇,升勢相當集中,而且新股反應超冷淡,就算交通銀行(3328)掛牌後亦不見炒風,指數邁向近期新高,其間股票卻未見動力,是以往未嘗見過的經驗。
最合理的解釋,是散戶參與比率大跌,但到底應如何解讀背後的意義,筆者也沒有把握,最正路的估計,是股市的波幅,是會維持愈來愈低的趨勢。升市不見氣氛,手痕不妨造淡,以氣勢而論,今早應再創高位,建議在7月期指接近14400時造淡,以14525止蝕,博後市回落至14100左右。又要出動短炒建議,是目前股票搵食根本不易,一個行動,分分鐘要幾個月才決勝負,作一些即市預測,大家也不會那麼沉悶。
近期見了一些公司,聯想到品牌的重要性。建立品牌的主要渠道,不外是公關或者廣告,理論上是以公關的效力更大,因為廣告公信力未必受認同,而且公關工作可以針對一小撮目標顧客群,以自己為例,便是倚賴專欄文章及講座等,來作為溝通渠道,而從來絕少登廣告。
內地品牌取熱捨冷
中國是新興消費市場,會有無數品牌嘗試創立一番功業。的而且確,有些公司可能只是針對個別目標市場,例如銀行、政府機構或者學校,他們不應花太多廣告,而應集中火力做好公關,但作為投資者,自己則寧願投資在那一些千辛萬苦、以千萬金元打廣告打進大眾市場的品牌,而對那些小眾品牌抱觀望態度。理由十分簡單,那些大灑金錢的公司,無論推廣手法,所建立的形象以至銷售成效都是有眼見,而那些針對小眾目標的公關手段,外人則不易接觸。記得在幾年前,有一家創業板公司,便號稱得到若干銀行的合約,結果還是關門大吉。
在國內的銷售,如果不是在大眾市場比拼,其實沒有信心生意是否建基於一盤浮沙之上。誰有着數客戶就找誰,而公司反正要上市,谷大銷售額自己也有着數,過海神仙之後一落千丈,未必只是偶然。雖然大眾品牌估值高得多,但如果一心信中國銷售概念,還是循正路選擇較好,想刻意求冷,應該等那些針對小眾市場的公司至少兩三年。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