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而冒起的四十五條關注組的民望最近一枝獨秀,其他民主派皆望塵莫及。成員之一的余若薇表示,十分明白市民對他們寄以厚望,但是若要爭取民主、爭取普選,就不能單靠他們,一定要看港人的決心有多大,7.1會否走上街頭。
「唔知香港方向同定位」
對於新的特首曾蔭權,她期望能給香港新的開始,令香港人可以重拾自信,以香港為傲。
余若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去十年,香港的變化十分大,「以前香港社會,人人都掛住搵錢、買樓、要生活安定,但係𠵱家就好似多咗啲迷惘,心亂啲,唔知香港嘅方向同定位。」相對於國內的年輕人,他們對前景甚樂觀,覺得生活會陸續改善,至於貪官污吏的問題,他們十分習慣,不認為是大問題。
余若薇認為這正正是一國兩制下不同價值觀所引起的衝突。她說,香港人現在就應該想清楚要甚麼?「一係索性接受中國辦事方式,接受高官有特權,國安公安係生活一部份,希望中國有一天會進步,咁樣可能會心安理得一啲。」但如果香港人認為民主法治重要,就一定要爭取民主選舉,因為這樣才有最大的保障。
說到底,余若薇想提醒香港人,民主是要大家齊心去爭取,而非靠個別人士或組織,民主的路可以說是難,但只要香港社會整體的決心,通過投票、民調、電台烽煙節目表達出來,就有機會成功,23條就是一個好例子。
「香港人一知道中央話唔得,就會話算啦,唔通革命呀、流血呀,我唔制呀,其實冇人叫你革命或者暴動,只不過叫大家要齊心,咁先至有機會成功,有機會改變。」她說,政府同議員都要聽真正的民意辦事,如果民意不贊成普選,也不可以硬推。
余若薇認為香港人十分矛盾,「如果想要普選,每年7.1就要行出嚟,同志行頭點解唔可以?」
組黨需社會環境配合
談到45條關注組的組黨問題,余若薇說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首先是他們四個人都是大律師出身,是個體戶,不習慣做組織;其次是一個真正的組織不但要有橫面,還要有直面,既要跨階層,又要有延續性,實在非常花精神和要投入大量資源。
不過,余若薇補充說,第一個問題經過痛苦掙扎同轉型應可克服,但是若然香港人沒有決心去捍衞法治和爭取普選,社會環境和氣氛不配合,也是徒勞無功。
問45條關注組會否加入行政會議?她再三說:「相信不會。」
記者:陳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