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慎用消炎止痛藥避免副作用

健康地帶:慎用消炎止痛藥避免副作用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有效治療伴有炎症的急性或長期痛症;此類藥物藉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可引致發炎及痛楚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發揮作用。其實,此類藥物的選擇眾多,它們之間的消炎功效分別不大,但不同病人對各種藥物的反應及耐受性則有所不同;大約六成病人會對任何一種NSAIDs有反應,而對該藥無效的病人多數會對其餘的藥物有效,故病人可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不斷地嘗試才能找出有效的止痛藥,當然在選擇過程中,醫生會為每位病人衡量其身體狀況,對藥物的耐受性及藥物可引致的副作用等來作出最適當的選擇。

長者較易有副作用

Ibuprofen的副作用較輕微(尤其對腸胃引致的潰瘍的機會較其他的低),故一般的耐受性良好,但其消炎作用則較弱。Naproxen、Diclofenac、Indomethacin、Piroxicam、Sulindac的功效則較優勝,但副作用較多;Piroxicam及Tenoxicam的藥效較長,病人可以每天服藥一次;Ketorolac可用作治療手術後的痛症。
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作嘔、肚瀉、偶有腸胃出血或潰瘍、頭痛、眩暈、水腫、血壓上升、肝及腎功能受損等。老年人較易受藥物的副作用所影響,故須慎用;另對Aspirin或任何一種NSAIDs過敏的人不應使用此類藥物。患有心臟、肝或腎臟毛病的人也應在醫生監察下使用,因藥物可令本身的病情惡化,如腎病病人須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定時檢查腎功能。對於曾經或現在患有腸胃潰瘍或出血的人,一般不建議使用傳統非選擇性NSAIDs;如病人須長期服用止痛藥,可合併使用胃藥作長期保護,或選擇新一代環氧化酶II抑制劑。病人飽肚服藥,或使用腸溶性糖衣劑型的產品可減輕腸胃的副作用。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