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歐盟的玩笑!

開歐盟的玩笑!

鄧文正
禧文學舍創辦人

曾經說,歐洲各國要共組「大歐洲共和國」,共同奉守一部憲法,絕不容易。我當然會看錯了。道理很簡單︰歷史,是面鏡子,可以給我們教訓。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不能說以後就不會發生。按歷史來觀察事物,不等於坐在水晶球前發表預言。但起碼,下筆不帶意識形態。
兩天前,歐盟主席在布魯塞爾宣布,整個(歐憲)批認程序停止。「我們得好好反省,重新討論,不得等閒視之,更不能當作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他說。
從常識來看,不同國家能貨暢其流,要互通有無,那是人人有利的安排。組織共同市場,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因為,出發點在利己利人。但不是利人而不利己。要組織政治聯盟,也可以。不同形式的「聯盟」也出現過多次,次次分裂告終。道理上,只要能自主加盟或退盟,總可以應付。要共守一部憲法?那是另一回事了。
有趣的是,我們的無冕皇帝在報道這則事時,加添了諸多評說,裏面雜上了個人好惡。一個不留神,就給這些「分析」引進去。且讓我也學着他們,來個評說一番。也讓讀者來評說,我說得是有道理還是沒有道理。

法國公投否決(歐憲)之後,很多人都沒想到,荷蘭的否決比數更大,更沒料到英國乾脆不投。於是嘛,大家都以為,那只是法國跌了一跤而已。立刻見到「一個畫時代的偉大實驗……受挫,必須總結歷史教訓,凝聚新的動力」這類文字。歐洲諸國結盟,出現多次。以前的規模較小固然屬實,怎麼說這次就是「偉大」的?它還沒有成型,更談不上表現,怎知道它是偉大是小家?說「必須」總結教訓,歐洲歷史上結盟的教訓還不多?結果呢?「必須」?是我們在教訓歐洲人,他們一定要聽我們的忠告?
論者又說,批認進程受阻,「強大的歐洲及它對美國的有效制衡也將會延緩……更強化美國的獨霸。」啊,原來歌頌(歐憲),是因為不滿美國「獨霸」;沒有「強大的歐洲」,就沒有「有效制衡」。那麼這個實驗的「偉大」,並不在它本身,而在它能制衡美國而已。結論是︰「歐洲人和亞洲人一樣,要……記取教訓……為實現歐憲的偉大理想奮鬥。」有一天,甚麼人弄了一部「亞憲」出來,也一定是偉大理想了?
打個比喻。如果有人說,中國要統一,不是因為統一本身對整個民族有何價值,而是為了領導一個強大的亞洲,好制衡歐美。你會怎樣想?假定說,歐洲人對制衡美國不感興趣,那又怎樣?

那還不止。有一些論點更為「矚目」。像有人說,法國的表現,雖然反映了從「經濟一體化」邁向「政治一體化」的困難,但認為法國歷屆總統──從戴高樂到希拉克,不論立場左右,都擁護歐洲一體的。又引用戴高樂的名言「從大西洋到烏拉山,顯示他對一個大歐洲的期望。」他似乎忘了,那是拿破崙「法蘭西帝國」的美夢。如果要戴高樂將軍跟他國分享權力,他願嗎?跟着又說,通過(歐憲)重要,因為歐洲是國際上,有能力又「敢於跟美國唱對台戲的聯合體」。看來希望歐洲統一,仍是不滿美國的「霸業」;使歐洲統一而沒有力量,大家還鼓掌嗎?說到歐洲統一可以「為世界提供美國民主模式以外的……選擇」,這就奇怪了。民主模式很多,就西歐本身也各有千秋,不見得通過了歐憲,意大利、丹麥,英國都變得一樣。要選擇,多的是,何待歐洲一統?難道今天就只有美式可供選擇?
最離奇的,是說反對今天的批認,不是法國人不要「一體化」,而是「追求一個更合乎社會主義理想的歐洲共同體的必然過程」!歐洲共同市場開始,設立的各項措施,在甚麼地方教人看到,歐洲的共同體,是在「追求社會主義理想」了?說近一點,就說是「福利資本主義」吧;我們看到共同市場在共同努力,減少自由經濟效能、增強福利開支嗎?抑或剛相反?上面引的,都是新聞界的文字。那反映了甚麼?
論者的結語說,整件事不過是法國人「跟歐洲人開了一個小玩笑而已。」他也許不知道,他是跟歐盟主席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