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續談中海油收購優尼科

陸叔理財:續談中海油收購優尼科

昨日提到,中海油(883)如果落實收購優尼科,將會「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表面看來,是一項可塑性不高的收購活動。不過,中海油的股價反應卻未如市場評語般負面,反而反覆向上,究竟箇中有何玄機?是次收購又是否「禾稈冚珍珠」呢?
首先,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涉及成本高達200多億,即使有母公司及投資銀行支持,我覺得背後必然已經中央肯首,中海油才會提出收購。
為甚麼我會有這個大膽假設呢?最大原因是中國對能源非常渴求,而中海油既有政府背景,但亦可以以「商家」身份向外國購油,為國家累積戰略石油儲備鋪路(對於中央來說,是次收購是戰略需要多於商業決定)。

內地求油若渴

油價持續走高,中海油所提收購價已比年初作價高出4成,願意以此高溢價進行收購,可見中國能源短缺問題已是十萬火急,國家因而希望盡快透過此收購項目,為向外購油踏出重要一步。所以,如果大家認為這是中海油的一個獨立的商業決定,可能會捉錯用神。相反,如果政府為「幕後老闆」的假設成立,中海油最終的收購代價未必會如表面那麼高,因為之後政府一定有其他配套行動作出支持。
另外,我們似乎過於着眼中海油所提收購價過高,忽略了完成收購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而此效益大致有二:
第一、中海油的油氣儲備可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止,優尼科分別擁有6.59億桶石油儲備及10.2億桶天然氣儲備,收購後,中海油的石油及天然氣儲量將增加8成左右,而其產量將增加超過1倍。對應付國內持續上升的能源需求,有正面作用。
除了產量的提升外,優尼科目前最值錢的,是擁有世界級的先進提煉技術,這將有助減低生產成本,而中海油可透過收購將此技術一併買回來,對其長遠發展一定有利。
第二、政府可藉此收購活動將中國的實現油價與外圍接軌。雖然我們不時說油價高企有利中石油(857)及中海油等石油股,但實際上,目前中國的油價有自己一套調節機制(主要是由政府決定),實現油價至今仍維持在35美元一桶水平。
中國如何可以享受外圍油價高企的好處?最直接做法,是將產品銷售到中國以外的市場。優尼科專注於石油及天然氣生產之餘,同時有銷售業務,假若中海油收購成功,變相可以以高價銷售油氣至其他市場,對中海油本身有利,亦可以視為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的重要一步。
當然,中海油若成功收購優尼科,首先需要一定時間作為磨合期,而當中存在了不明朗因素及風險,例如油價回落及可能出現再融資的利息支出。
不過長遠而言,中石油既已踏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中海油也不能故步自封,所以我反而認為,今次中海油收購優尼科,表面上雖存有很多不明朗因素,但長遠仍是可以看好的。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