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恐龍熱席捲全城,香港地質學會前任會長李作明指,香港有五處地方均有恐龍時代的紅岩地層,極有可能埋藏着恐龍化石。他已在香港展開追尋達二十年,七十一歲的他希望有生之年能親手掘出恐龍化石,「我會繼續搵,直到我化為骨灰為止。」 記者:白琳
李作明曾於八一年在白沙頭洲發現估計為三億八千萬年前的「盾皮魚類」化石,是迄今香港最古老的化石,他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恐龍化石。
李作明昨日出席太古城的中國恐龍化石展開幕儀式時表示,新界部份偏遠地區存在着白堊紀時代的紅岩地層,「呢種地層唔係咁容易有,乾旱得嚟有少少潮濕,適合恐龍生長,我諗(香港)應該有(恐龍)化石存在。」
指政府無部門專責
廣州的一百零八個由紅岩組成的「紅層盆地」中,有十個已被發現埋藏着恐龍或恐龍蛋化石,李作明因此認為,鄰近的香港有相類化石亦不足為奇。他遂於二十年前開始在含有紅岩地層的地區尋找恐龍化石,「但係𠵱家連一啲蛋殼都冇。」他慨歎政府並沒有部門專責搜尋化石,因而很多古生物化石至今仍長埋地底,「𠵱家大部份(化石)都係憑工程發展,先無意中挖到出嚟。」
市民不應動手挖掘
李作明又指,位於新界東北的西貢赤洲、大鵬灣石牛洲、吉澳洲以北及沙頭角鴨洲、細鴨洲均有紅岩地層,故這些地區均有機會埋藏着恐龍化石。不過他強調,市民不應自己動手挖掘,因挖掘化石必須先領取有關牌照,但如途經上述地區則可碰碰運氣,看會否拾得恐龍蛋化石。恐龍蛋殼化石的碎片普遍為白色,有一至兩毫米厚,表面凹凸不平,比一般石頭堅硬,「就算係搵到少少蛋殼,都可以證明香港真係有恐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