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沒有民主 何來穩定 - 盧峯

蘋論:沒有民主 何來穩定 - 盧峯

特首曾蔭權先生昨天說,根據中央政策組所做的民意調查,近一年多以來民調資料清楚顯示市民最重視穩定,其次是繁榮,再其次是自由,最後便是民主;他將會基於這樣的民意趨勢制訂施政的優先次序、釐訂未來兩年的施政重點。
從表面上看,曾特首的說話好像很合理,因為順從民意是政府的基本責任。然而只要大家記得特區政府往往只是選擇性聽取民意、往往只是借民意「過橋」,就不難看到曾特首只是為他自己及特區政府不積極推動民主政制發展找藉口而已。
首先,過去幾年來不同的民調都充份顯示大部份市民希望政制全面民主化、希望盡快實行雙普選,即使在去年人大釋法扼殺○七、○八年雙普選後,支持○七、○八年雙普選的市民依然佔多數,若再加上去年及前年兩次五十萬人大遊行,市民要求盡快落實全面普選的呼聲是清楚不過的,偏偏曾先生對這些民調卻隻字不提、偏偏曾先生對這些民意卻聽而不聞,當作不存在。這不是選擇性聽取民意麼?
至於說市民在最近一年的民調中表示最關注穩定繁榮,其次才是自由民主,其實也是一種誤導性的說法,因為不管是一年前、五年前又或是五年後問同樣的問題,市民的選擇也差不多,也會把穩定繁榮放在較優先的位置;換言之,這樣的傾向根本不是最近一年出現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不能抽離香港的實際情況、不能抽離香港過去七年的困境來看這樣的調查結果,也不能把安定繁榮跟自由民主分開來或對立起來。應該看到,過去七年來香港政治不穩定、香港經濟繁榮大倒退的根源是畸形的政治體制、是錯誤的政府政策。試想想要不是畸形的政制令市民無法用選票攆走前特首董建華先生、令市民無法促使特區政府改變錯誤的政策,市民有甚麼需要不斷上街遊行、不斷走上街頭抗爭呢?試想想要不是畸形的政制令前特首董建華先生在民望極端低落的情況下仍高票連任,市民的怨氣會累積得如此深嗎?要不是畸形的政制令市民選出的代表無法有效監督政府的施政、無法改善政府的施政,行政立法機關的關係會如此緊張、如此惡劣嗎?
我們認為,從過去七年的經驗可見、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可見,要真正確保香港的穩定繁榮是不能任由畸形的政制延續下去的、是必須盡快推動民主政制發展的。若果曾特首真的把自由民主特別是發展民主視為無關痛癢或可有可無的事,那他要維持政局穩定、要維持社會穩定的目標根本無法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