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理雅促推行改革提高競爭力<br>歐經濟增長仍難及亞洲

貝理雅促推行改革提高競爭力
歐經濟增長仍難及亞洲

英國下月起將成為歐洲聯盟(EU)輪任主席國,英國首相貝理雅日前特地規勸歐盟進行經濟改革。經濟分析員指出,就算歐盟對貝理雅言聽計從,亦無法追趕亞洲的凌厲增長勢頭。

【新德里法新社電】貝理雅在上周表示,面對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歐盟各國應重整經濟,使該區更具競爭力,否則有可能出現「大戰略層面」的挫敗。他警告,假如歐盟「不知醒覺」,歐洲經濟將會被亞洲國家、特別是人口眾多的中國和印度擠在後頭。

亞洲人力資源充沛

貝爾斯登(倫敦)首席歐洲經濟師布朗表示,貝理雅明顯想制止全球經濟動力向亞洲傾斜,儘管他充滿憂患意識,諄諄告誡,但難以阻止亞洲經濟崛起的勢頭;主要工業國家正繼續把生產線移至成本較低的新興經濟體,而亞洲經濟人力資源充沛,充滿動力,正飛快發展。布朗說,中國和印度的巨大消費需求正釋放出來,並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分析員說,實施市場自由化改革,調整過於慷慨的社會福利制度,是歐洲經濟免停滯甚至惡化的自救之道;但無論怎樣改革,其經濟增長都不可能像亞洲般強勁。中國和印度目前經濟增長分別達9.4%和7%。

但IDEAglobal(新加坡)亞洲研究部主管卡恩斯說,歐洲可向亞洲學習的不多,歐洲經濟發展水平遠高於印度和中國,中印兩國現在仍要向西方學習;正因這樣,發展中國家其中一項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策略,是利用本身天然資源優勢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引進技術,帶動經濟增長及人民收入上升。
他說,當發展中國家與工業國的收入差距逐步收窄,其經濟增長自然亦會放緩,但中國和印度經濟目前收入水平仍相對甚低,其增長步伐仍有若干年快速增長的空間,歐洲的經濟增長難望其項背。

歐洲福利制度僵化

分析員表示,放寬經濟管制、維持幣值偏低以促進出口,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儲蓄水平甚高,也是締造「亞洲經濟奇迹」的重要因素。卡恩斯指出,歐洲僵化的社會福利制度是令該區大為頭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