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面臨財政困難

寺院面臨財政困難

【本報訊】青山寺荒廢了數十年,現在除了要重修建築物外,還須覓尋住持,恢復寺院的宗教活動。可是由施工到重復寺院活動都需要大筆資金,該寺正面臨嚴峻的財政困難。
青山寺的土地業權糾紛始於七十至八十年代間,涉及屯門區陶氏、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和政府等。有關民事訴訟於九十年代開始,直至○二年中,高等法院判決青山寺為一公眾寺院,並成立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以信託形式管理該寺及其財產,理事會成員包括由政府委任的社會人士、屯門鄉事委員會主席及青雲觀的代表。

理事會正物色住持

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主席潘展鴻說,政府過去曾徵收涉及青山寺的部份土地,留下了五億多元收地賠償款項。官司之後,法院裁決把其中四億元撥歸陶氏,理事會只佔一億一千多萬元。官司的訴訟費驚人,法院判決都由理事會負擔,除了理事會本身要繳付的一千五百萬元律師費外,陶氏最近提出的律師費達五千萬元,尚未計利息,因此理事會所餘資產實在非常有限。
潘展鴻又說,理事會現正物色住持,住持的職責既要管理青山寺,還須籌劃該寺的未來,要令該寺可以在財政健康情況下維持運作。理事會也打算在重修工作籌備妥當之後舉辦籌款活動,希望為寺院持續發展和日後每年維修保養籌得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