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開始做導演,心裏面只想着把每部電影盡力拍好,因為這時候電影業已經開始步向低潮,要做導演已經很難,要做一個有電影拍的導演更難。
但現在已開始有少少轉變,因為在拍好電影以外,還希望票房上有個好的結果,所以現在用在拍電影以外的時間,相對地較多。
最初開始拍一些小製作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有記者招待會這回事,當時拍電影的時間很緊迫,大概只有二十個工作天左右(後來有一些導演更厲害,十天內就拍成一部電影,真不知道他們怎樣去拍。)宣傳的慣例通常是會安排記者們來一兩次探班,第一次在開鏡當天,第二次在煞科的時候。感覺很不習慣,因為拍攝的時間已經很有限,還要停工一段時間見記者,拍兩張事後不會刊登的照片,問一兩個無關電影的問題,然後問大量八卦問題。
但安排記者來探班是一回事,有沒有記者來又是另一回事,只是盡力製造話題吸引記者來,但畢竟是小製作,小明星、小導演話題真的不多。電影拍完後,簡簡單單地上映了,沒有記者招待會。
後來拍的電影多了大明星,宣傳上的要求不同了,基本上公司希望每天也有記者來探班,我態度是盡力拒絕盡量配合。記者招待會也愈開愈多,開拍前有,開拍中有。單看《頭文字D》由開始籌拍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個記者招待會,見過亞洲地區不同的傳媒,由沒有耐性到慢慢明白接受到宣傳,記招已經是商業電影不可分割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