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題:林希翎 最後一個大右派

人物專題:林希翎 最後一個大右派

身穿「街坊裝」、腳踏拖鞋的林希翎,昨天在長沙灣接受訪問時,看上去像普通「師奶」,絕不會聯想到她就是鄧小平點名不許平反的「中國最後一個大右派」。她坐過牢,不在乎金錢和物質,無法容忍內地對言論及出版自由的箝制。在港居住十個月,儘管一度蝸居在貨倉的地板上,但每天看到那麼多元化的報刊,已是她最嚮往、最珍惜香港的地方。 記者:蔡志郁、黃蔚莊

年屆七十的林希翎昨表示,定居法國多年後,前年十月回北京住了五個多月,當地菜價便宜,每天收看中央電視台,只見一片歌舞昇平,國家主席胡錦濤甚平民化,認為中國總算進步:「當時體會到愚昧的幸福,自己也變得愚昧起來」。直至後來到海南島,得悉一些知識分子不滿當局控制言論,她才如夢初醒。
林希翎去年來港居住,在港的十個月間,深深感受到香港的自由及可愛之處。「我現在每天到圖書館看雜誌、報紙,香港是個多元社會,有多元的思想,左中右的文章都可以發表,這方面台灣都不行,台灣的傳媒小眉小眼的,根本沒有國際新聞。」

定居法國 領救濟金過活

由於生活拮据,林希翎在港只能寄住朋友家中,幾乎每月要搬家一次:「早前住在朋友新蒲崗的貨倉,沒有床,每天就睡在地上的墊子上,洗澡的地方也沒有。」後來朋友知道她的情況,便安排她住在一幢唐樓的九樓,由於出入要爬樓梯,她又有哮喘病,所以兩天才出門一次。
不過,林希翎強調,她坐過牢,生活再艱苦也能撐過去,「儘管我現在在香港的生活較苦,是個小市民,每天買菜燒飯,但是我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獲得很大的享受。」她原希望出版回憶錄,但屢屢碰壁,她感歎地說:「我林希翎是個舊人物,沒甚麼賣點,沒有錢、沒有權、沒有勢,也沒有甚麼『八卦』東西,一片空白,已經沒有甚麼價值了……我只想把那一段歷史(反右運動),把它真實地記下來而已。」最後,她決定自資出版回憶錄。
她將於本月二十八日離開香港,返回法國定居。雖然她在法國倚靠生活救濟金過活,不愁食住,每周都有鐘點工為他打理家務,但她還是喜歡香港,希望日後能在香港生活一段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