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就不願意保存本來就非常稀缺的記載勝利的遺迹呢?真是匪夷所思。」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繼拆掉全亞洲最大的日軍慰安所遺址後,江蘇省南京市政府又有新猷,很可能拆除二戰日軍簽署投降書的舊址。一批內地民眾不滿當局如此糟蹋日軍侵華暴行的遺迹,發動「保衞聖殿」行動,上書人大政協,要求當局收回成命。
南京軍校禮堂成貨倉
位於南京黃埔路的二戰日軍簽降舊址,是民國時期中央陸軍軍官校(即黃埔軍校)大禮堂,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此簽下中國戰區的投降書。國民黨敗走台灣後,大禮堂搖身成為解放軍軍事學院禮堂,近年卻淪為一間書店的貨倉。
軍事學院校友張曉雲指出,貨倉負責人向他表示,簽降舊址即將拆卸,當局擬在原址的數十米前重建一座新禮堂。張曉雲四出打聽,官方拒絕證實。張慨歎:「老百姓在這件全民族的大事上,連知情權也難以行使,更令我吃驚的是,文物部門說這座禮堂不是文物保護單位,如果要拆,他們根本管不着。」
校友發起「保衞聖殿」
張後來在網上公開這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校友留言聲援,並兵分多路展開保衞聖殿行動,有的上書人大政協,有的向官員反映。張曉雲坦言,「保衞聖殿」困難重重,但「這是每個人的責任,不管結局如何,對得起民族的利益和自己的內心,無悔無憾了。」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