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也會接觸大量西洋品牌,品牌名稱英譯中,其中頂好的,可謂譯得有聲有型有意思;相反,譯得差的則空有聲但沒有型,又或是空有型而沒有聲。
化妝品牌「MaxFactor」譯作「蜜絲佛陀」,蜜絲給人有一種飄逸美麗的感覺,本來不差,但不知怎解會出現個佛陀。
電影《Charlie'sAngels》譯作《神探俏嬌娃》,如果直譯《查理的天使》就不能感受到那份神探的機智並俏嬌娃的美豔。
汽車品牌「Peugeot」譯作「標緻」,名稱襯落地的大熱小車標緻206,車如其名,名如其車。
汽水品牌「CocaCola」譯作「可口可樂」,不論聲音及結構也譯得非常絕,最難得是名稱令人有一種開心歡暢的感覺,比英文名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BrotherhoodoftheWolf》譯作《狙魔特攻》,這套戲是幾年前上畫的,名稱譯得好到不得了,就是因為它吸引了我入場,散場卻大呼悶蛋,我完全被名稱騙了。
入門網站「Yahoo」譯作「雅虎」,不單有聲,意境更是虎虎生威得來又不失高雅,很配合網站形象。
電影《Mr.&MrsSmith》譯作《史密夫決戰史密妻》,近期譯名的第一位,「史密妻」這個趣緻譯法加添了一點玩味元素,單是名稱已完全把電影感覺展現,有緊張又有搞笑,絕。
名稱翻譯的最高境界,是消費者一看就「Ericsson」,即「愛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