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共振掃描預測中風

磁力共振掃描預測中風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超過二萬人因為中風入院,逾三千人死亡,佔本港總死亡率近一成。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病人若腦部出現微出血,日後出現出血性中風的機率較一般康復者高近七倍。
中大醫學院研究利用磁力共振掃描,預測病人會否再次中風,在九九年一月至○四年十月間,調查了逾千名中風入院的病人,再用磁力共振掃描器檢查病人腦部是否有微出血情況,其中一百三十八人再次中風。結果發現,近三成病人腦部有微出血,而當中以年齡超過七十歲及有高血壓的病人最多;而出現微出血的病人中,逾百分之四人出現出血性中風,較沒有微出血的病人高近七倍。

微出血反映血管狀態

負責該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導師蘇藹欣解釋,微出血是反映血管狀態的可靠指示,「微出血可以反映血管損壞嘅情況,若有微出血,代表血管長期損耗,比較薄弱,病人再中風嘅機會就會更高。」
蘇藹欣建議曾中風的病人接受磁力共振掃描,費用約三千五百元至四千五百元,若發現腦部有微出血現象,應小心控制血壓,定時抽血、均衡飲食、每周進行三次帶氧運動,以及避免服用薄血丸,以減低腦出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