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銀行的按揭利率以最優惠利率為計算基礎,因此當銀行在對利率作任何調整時,難免會對按揭利率帶來同步影響。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先生近日指出,業界若想在息口變動時,毋須對所有以最優惠利率作基準的貸款利率作調整,可考慮設立反映銀行體系平均資金成本的按揭參考利率,從而把按揭利率的計算方法標準化。
金管局的研究顯示,由○一年一月至本年四月期間,按揭參考利率期內只須作十二次調整,而最優惠利率在同期則須調整十五次。金管局副總裁彭醒堂先生由是認為,由於按揭參考利率較最優惠利率更能反映資金成本,而且波動性較低,故採用前者有助銀行管理按揭定價風險。
不明白金管局推出這參考利率的原因何在。
作為市場參與者的各家銀行,自然會因應各自面對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商業策略以達致為股東謀最高回報這目標。銀行若認為有其他最優惠利率以外的利率,能更好地作為按揭貸款利率的基礎,銀行自然樂於採用,不須金管局越俎代庖。
故此,若彭醒堂先生說的是事實,即採用按揭參考利率有助銀行管理按揭定價的風險,深明市場之道的銀行家應早已採用這有助控制風險的利率了,還須金管局提點?
作為銀行業的監管者,金管局的首要任務在確保金融市場內的遊戲規則被各家銀行所遵循,並在發現違規的情形後對違規銀行予以警告或懲罰。換言之,金管局在銀行體系內的角色就如球場上的球證一樣。因此金管局建議銀行採用它認為比最優惠利率更「優秀」的按揭參考利率,就如球證落場指導球員應如何如何才更能有效地把球踢進龍門一樣。對不起,金管局不但沒有這本事,作為球證的它亦不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