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不炒二三線改買保險股

英之見:不炒二三線改買保險股

表面上仍是反覆向好,但股份發展的情況很奇怪,特別是中移動(941)轉弱,期指卻可以維持在14200之上收市,不易估計稍後會是哪一方修正。技術上港股呈現突破,但不太喜歡又炒人民幣概念,加上升勢頗為集中,而強勢股開始有回吐,似乎14300會先見阻力。
不炒期指心安理得,集中大火力在有信心的項目上。航運股終有起色,雖然或會有反覆,但筆者頗有信心低潮只是短期現象,稍後會回復強勢,把握機會上了車,最好的策略是坐穩不要亂動,不要貪圖蠅頭小利。如果看中BDI回落只是季節性因素,稍後回升會有極強動力。
股市過去一年的波幅,遠比以往為細,但投資者情緒的波動,和以前還是差不多,這兩天遇見朋友,普遍都是戰意如虹,和早前大大不同,敵動我動,始終仍是主流。
有些投資機會看來頗明顯,今次航運股低潮便是一例,一般人在低位永遠怕有更低,還有一些人對移動平均線應用一知半解,更加是走失機會的最大理由。股市是少數愈平愈要沽、愈貴愈要買的地方,不能改變,不用歎無奈,反而要珍惜這種現象。

移動雖慢升幅可觀

最近其中一個話題,是二三線風險大增,很多人可能只敢買藍籌。但投資市場其實遠比表面有趣味,筆者投資美股只是這半年間的事情,除了AIG之外,還買入了幾隻保險股,平均都已有一成回報,這個升浪並未見傳媒重點提及。風險不高,回報不俗,很多時候都是事在人為,投資市場好像一潭死水,但肯花心思和時間,是有不少機會。
就算香港的宏利金融(945)亦剛剛造出新高,這些大股移動緩慢,可是日子有功,反而經常跑贏大市。不買二三線的朋友,筆者會建議以這些金融股為主力,保險股似乎較銀行股更可取。
二三線風險上升,不用斬腳趾,這些股份仍然不乏機會。不妨在組合中先以金融股為主力,再撥兩三成投資在二三線之上,不錯回報率會降低,但勝在較穩健。香港投資者仍是過份着重個別交易的得失,仍然未有組合管理的概念,可能是股評文化太片面的緣故。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