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央行周二宣布減息1/2厘,令主要官方利率由2厘減至1.5厘,是歷來最低水平,而減幅亦大過市場預期的1/4厘。瑞典央行表示,由於當地的通脹壓力不大,所以減息幅度可以較大。
雖然瑞典央行行動的指標性作用不大,不過今次的行動,難免令人聯想到歐洲央行會否效法,尤其是歐元區的經濟表現欠佳,減息將有助經濟復甦,而歐元亦因瑞典央行的行動及市場憧憬歐洲央行減息而應聲下跌。
事實上,當瑞典央行宣布減息半厘後,德國經濟及勞工部長克萊門即時表示,歐洲各國的央行都有空間作出減息的行動,因為通脹壓力並不大,而他同時指出,必須加強刺激經濟的政策,當中包括放寬貨幣政策。
不過,克萊門的言論並不代表歐洲央行的看法,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諾亞便表示,僅調整利率並不一定會對經濟帶來刺激作用,他坦言,將利率輕微下調將會刺激歐洲未來一、兩個月後的經濟出現增長的言論,是不切實際的,他反而認為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才可真正刺激經濟。
一體化進程受阻
其實,由瑞典大幅減息令歐元即時下跌,到德國經濟及勞工部長迅速作出反應,以至歐洲央行的管理委員會成員的評論等連串事件中可以看到,歐洲現時的問題已不只限於經濟的範疇上,而是歐洲一體化至今仍然無法穩妥地實行。
我們先不談英國遲遲不落實加入歐盟,但近日歐盟憲法先後遭到法國及荷蘭否決,這其實已反映出歐洲一體化進程出現問題。與此同時,歐盟上周末就有關2007-2013年的中期預算案談判破裂,亦同時凸顯歐盟的危機已表明化。
事實上,如果歐盟各國在07年前無法就中期預算達成共識,這將代表歐盟往後7年的財政會陷入一個極大的危機,所有跨年度的計劃可能要擱置,到時歐洲的政治環境及經濟會受到甚麼層面的影響,現在實在難以估計,但肯定的是結果一定不會正面。
滙率政策欠靈活
或許正如歐洲央行副行長LucasPapademos所說,歐元區成員國在經濟增長和通脹上存在差異,因而對各國經濟增長造成影響,是歐洲的問題根源,但要解決這些問題卻有相當的難度,因為歐盟大部份國家已統一使用歐元,這其實代表了歐盟不可如早前美國般,運用貨幣貶值來增加競爭力,以解決經濟疲弱的問題,而最佳的例子便是意大利的經濟因競爭力弱而陷入衰退。
事實上,歐元推出時,不少分析都相信歐洲國家的競爭力、生產力及市場彈性會因而提高,但現在情況卻恰好相反,如果這個問題未能好好解決,歐元區不平衡的情況只會持續下去,最終會拖垮經濟。當然,歐洲亦可學習美國放棄強滙率政策去刺激整體經濟,但這又可能會引發部份地區的通脹加劇。在面對兩難的局面下,似乎歐洲經濟的困局在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