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精品店 堅持「正宗」生意好

印度精品店 堅持「正宗」生意好

近年,香港刮起民族服飾及產品熱潮,向來鍾情民族服飾及相關物品的趙汝森,看準這市場潛力優厚,去年12月毅然辭工創業,而為了突出店舖形象,刻意揀選了競爭較小的印度貨,作為店舖「Unique」的唯一貨源,結果開店首月即錄得盈利。

曾於大型零售店任職的趙汝森,開業前已略知相關貨品的入貨準則及竅門,但基於想揀選更具特色的貨品,所以在開業前2個月,還是親身到印度一趟,與當地批發商洽談及揀貨。他表示,市面銷售的民族產品,多來自泰國及尼泊爾兩地,印度貨相對較少,且售價高昂,以此為主打貨品,市場前景理應不俗。

走訪印度尋覓批發商

由於印度當地大部份批發商都沒有公司網站,所以出發前,手上資料非常有限,在彼邦奔波半個多月,總算找到數家合適的批發商,答應供應貨品。
趙汝森表示,初期需要即時以現金交收貨品,其後交易及貨量穩定下來,批發商才肯給予約1個月的貨期,但每次入貨仍要達到一定數量。現時,店舖平均每個月補貨2次,金額約為1萬元,貨運需時約6個星期。

存貨數量不容易掌握

除了找尋貨源,店舖的選址也是創業的重要一環。Unique選址於旺角家樂商場,主要是因為該處較多具消費力的上班族客人,加上該商場人流暢旺,沒有同類產品的競爭對手,對生意額有一定保障。
開店之初,首批貨品去貨極速,但碰上南亞海嘯,令到貨期延誤大半個月,導致有客但貨不足。趙汝森說:「當時一方面催貨,另一方面向客人宣稱,很快會有新貨到,其他甚麼也做不來。」經此一役,他對於存貨的數量加倍留心,以避免同類事故再發生。
由於趙汝森本身沒有門市經驗,為了易於管理,店舖只銷售飾物,但偏偏飾物在冬天的去貨量較慢,開店初期適逢聖誕及新年兩個購物旺季,生意額還算理想,到3月更開始步入淡季,生意停滯不前。
店舖業績欠佳之時,附近的商舖開始銷售類同的產品,但多為國內入口貨,質素參差,但勝在成本低廉。
趙汝森坦言:「也曾考慮過購入其他地區的貨源減低成本,但為了保持店舖的形象及品質,最後都堅決只入質優的印度貨。」

添貨種設優惠度淡季

為了改善生意,他開始增加新貨種,如衣服、飾物盒、家居用品擺設、鞋及袋等;同時又不時推出一些特價優惠,增加銷貨量,雙管齊下,終於令店舖的生意額回升2成,度過淡季。
現時,Unique的貨品多為數十至數百元不等,平均利潤約為30%,客人則主要為女士,佔8成,當中又以上班女郎最多,客人平均消費約為百餘元。
記者:丹琍

印度掛氈極具特色,是裝飾家居的好選擇。

門面設落地玻璃透明度高,有助吸引客人駐足。

人手製的印度手鏈,每條售45至65元。

各式各樣戒指鏈,是近兩季至潮配襯飾物。

印度入口的飾物盒色彩鮮豔,售20至60元不等。

牛皮鞋最得上班族歡心,每對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