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宗瀚
美國西北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近日,中國股票市場再次傳出政府斥巨資「救市」的消息。傳聞指出,政府將成立基金,動用高達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投入市場,以挽救節節下挫的股市。本月初,上海股市跌穿一千點,創九七年來新低。救市之說傳出後,深圳和上海股市迅即反彈。但其實大家都明白,即使政府出手,也不能夠使股市長期蓬勃發展。過往向市場注資的計劃相繼泡湯,這次也不會成功。中國股票市場的兩大障礙,在於企業管治水平低落及監管鬆懈,加上法人股數目龐大。這兩個問題一日不解決,股市不會有轉機。
中國股市監管不足,未能有效制止內幕交易,這一點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問題更深入的原因在於,大部份上市公司實際上是國有企業。既屬「國營」,這些公司的成敗得失,必然極依賴政府政策。預先知聞政策的人士,因此在市場享有極大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特殊關係的普通投資者,又怎會貿貿然動用積蓄,投入這個名為股市、實為官場的地方?
其次,一般國企約有三成以上股份是「法人股」,通常由國企本身或政府機關持有,不在公開市場交易。基於這個因素,投資者都預計,政府將容許這批股份自由買賣。換句話說,投資者預期市場將有大量股份供應,導致股市下滑。對新上市股份來說,這問題更是揮之不去的陰霾。唯一可行辦法,是實行「震盪治療」,讓所有法人股同時鬆綁。這樣一來,股市雖會在短期內大幅下挫,但也會建立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若政府確實推出救市計劃,即表示中國領導人尚未打算走出這政治敏感的一步棋。
自從尚福林接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以來,中國股市持續下挫,大概他也想不出辦法,怎樣才可以扭轉跌勢。不過,斥巨款注資股市,肯定不是長治久安之計。前任主席周小川的成績,除了因為他在政壇人脈甚佳之外,更在於他有決心落實嚴格的監管措施,又有查史美倫這外來專家襄助。在金融市場,市場走勢,取決於數目龐大的獨立買賣決定;故此,中國證監會應致力提高市場透明度,建立公平的規則,而不是仰賴政府出手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