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紀念基金」將伊拉克整國列為瀕危遺迹,聽來匪夷所思,但只要想想,伊拉克這片國土,是四大文明搖籃,全國有一萬二千個考古遺迹,未登記的可能多達十萬,在前年打起的伊戰結束後,卻有大批文物流失,就可知道她確是個瀕危遺迹。
在巴比倫古城MashkanShapir考古經年的伊莉沙伯史東說,過去兩年數以千計文物不見了,「有文章指是被走私到敍利亞,但那是荒謬的,我們其實不知有哪些文物哪裏去了」。
「這是戰爭中的戰爭」
其他考古學家也說,伊南考古遺迹遭有系統地掠奪,衞星圖像顯示那些遺迹都變成了棋盤般的方洞,但流失了的文物還未浮出水面,估計要等四、五年才會在黑市出現,到時可能落入各國的收藏家手中。
哈姆達尼是考古學家,但面對文物被盜,他說:「我不是考古學家。我是警察。」為了追查走私客的蹤迹,他出錢聘用掠奪者當線人,帶相機和全球定位系統裝置,鎖定走私客的住處。「這是戰爭中的戰爭,被遺忘的戰爭。」他說那些走私客應判監十年,現時判兩三年便宜了他們。
伊莉沙伯史東說,不少家庭已幾代人販賣國家文物,近年無法紀加上西方、日本和以色列渴市,令文物更加不保。巴格達伊拉克博物館總監喬治就指,巴格達一名農民為五十美元(約三百九十港元)出賣的文物,在紐約可賣二十萬至三十萬美元。
喬治辦公室內就有四十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送來的衞星電話,是要讓他們更有效追蹤文物的下落,但有電話卻沒有sim卡,說明保護伊拉克文物這場仗現時沒有利器。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