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到死也拿不到津貼,怎麼辦? - 盧峯

蘋論:到死也拿不到津貼,怎麼辦? - 盧峯

因為疾病、受傷或意外而導致身體傷殘、而需要向政府申請領取傷殘津貼已是非常不幸的事,誰知道竟因為社會福利署的辦事程序僵化、誰知道竟因為社會福利署職員的官僚作風嚴重,這位不幸市民的申請足足拖延了超過兩個月仍未能處理好、依然在社署內轉來轉去;到最後社署職員終於聯絡申請者的親屬辦理申請手續時,這位市民已因病情轉壞而去世了,社署當然也就不再處理她的申請了。換言之,社署「一味靠拖」的官僚作風成功減少了一宗傷殘津貼申請個案、成功為政府省回了數百元至千多元的傷殘津貼開支!
當然,社署的官僚作風、僵化辦事程序絕不是為了要減少社會福利開支、絕不是為了替納稅人省錢;社署的官僚作風及僵化辦事程序只是因為麻木、只是因為對求助人及申請人的困苦麻木、只是因為把求助人視為一個個檔案號碼而不是有血有肉有迫切需要的人。要不是這樣,社署的職員怎會因為放假、怎會因為要先處理積壓的工作及兼顧放假同事的部份工作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而把有迫切需要的申請人的傷殘津貼申請擱在一旁,讓她直到病死也得不到傷殘津貼呢?

要不是社署對求助市民的迫切需要麻木,他們怎麼會讓已飽受病魔折磨的申請人長時間得不到應有的幫助,令申請人病上加病、苦上加苦呢?
是的,傷殘津貼的金額不多,不可能完全解除申請人及她的家人所面對的生活壓力,但是對突然傷殘及需要申請津貼的市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正因為疾病而大幅減少,甚至連支付家人的日常生活也不足夠,他們正迫切需要一點點的援助、一點點的津貼協助他們度過難關。偏偏社署方面卻任由有關申請埋在文件櫃中遲遲不處理,讓申請人及其家人乾着急,這不是麻木不仁又是甚麼呢?
更何況正如申訴專員的調查報告指出,職員休假或兼顧其他同事的職務經常會發生,社署作為一個運作成熟的前線服務部門,理應有足夠的經驗及適當的行政安排確保緊急或有時限的申請能及時得到處理,讓有迫切需要的申請人盡快得到幫助。只可惜社署連這樣基本的應變安排也沒有,任由個別職員休假影響申請個案的處理進度,甚至拖延兩個多月也毫無寸進。像這樣僵化及缺乏彈性的處事安排,不正正反映社署對申請人的需要、對市民的需要麻木不仁嗎?
我們認為,社署當然應該按照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改善申請傷殘津貼的程序,簡化處理的流程,以避免延誤;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改變麻木不仁的態度、還是要認真體察求助市民的需要、認真體察申請人的具體困難及迫切需要,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申請個案長期擱在文件櫃或電腦檔案內無人理會、無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