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抗戰史實 - 李怡

李怡專欄:抗戰史實 - 李怡

上海《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在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後,一本正面描寫蔣介石國民政府抗擊日本侵略的書籍《國殤》,在今年五月間重又擺上了內地各主要書店的櫃台。
這本書是中共建國後第一本描寫國民黨正面抗戰的書籍。全書七十萬字,主要描述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這一段歷史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抵抗日軍的各大小戰役。過去,中共一直表示國民黨「假抗日,真反共」,而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但這本書卻描寫了「國民黨正面戰場與解放區敵後戰場互相支援」。
書的作者是軍人出身的張洪濤。第一次出版在一九九四年,當時的書名叫《燃燒的太陽》,出版後加印過一次,就沒有再版。一直到今年五月間,才改了《國殤》的書名再版。
另外,有一本書名叫《血戰》的書,也在近日出版,作者胡兆才也是軍旅作家。這本書涵蓋的時間是整整八年抗戰,描述國民黨軍在正面主戰場以及中共的八路軍、新四軍開闢敵後戰場,所經歷的重大戰役。
《國殤》只講到一九三八年武漢失守。因為毛澤東說過:「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這以後,毛沒有作正面評價。因此,十年前寫的《國殤》,也只寫到武漢失守。

《血戰》完成於前年底,中國內地的思想自由度又擴大了一些,不再拘限於毛澤東所定的戒條。作者胡兆才在「後記」中寫他曾採訪原國民黨軍新六軍參謀長王楚英談入緬作戰經過。王楚英對他說,「老胡,你是軍旅作家,作家寫作要憑良心,你不能光寫八路軍、新四軍抗戰,也應寫上國民黨軍抗戰的事迹……」。
作者又看到一篇陳毅在被俘的國民黨第七十四師將校軍官會議上的講話,發現講話有許多省略號,他去拜訪整理這份資料的「老前輩」,這「老前輩」對他說,省略的內容,是陳毅講到有關七十四師在抗戰中,是抗戰的先鋒,抗戰的模範等。這兩件事,觸發作者廣泛收集國民黨抗戰的資料,也到當年的戰場去實地考察,訪問了原國民黨的官員,寫下《血戰》這本書,記錄了抗戰期間國民黨所有在主戰場的戰役。
現在,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角色,在內地開始漸漸顯現,自然同國共和解,國民黨已不是台灣的執政黨,因此不再是中共的對手有關。然而,即使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實際角色漸被承認,也無法改變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這個中共的歷史定論。中共至今不再提起在抗戰時間執行的「一分應付、二分打頑、七分發展」的毛的路線。
談到二次大戰,許多人都拿德國與日本作比較:德國勇於承認侵略戰爭中的種種罪惡,而日本則採取迴避、躲閃甚至竄改歷史的態度。

為甚麼德國能做到而日本不能呢?答案是:德國認為,納粹時代是整個德國歷史的一個「例外」,而第三帝國已經滅亡了,現在的德國並不是納粹時代德國的延續。
但日本則基於它的「萬世一系」,日本天皇裕仁既是發動戰爭時的天皇,也是戰後的天皇。現代的日本是戰時日本的歷史延續。全面否定日本二戰時的作為,將使日本的民族精神無以為繼。因此,德國可以否定過去,日本就要予以粉飾。
其實,中國也一樣。中國過去不肯承認國民黨的抗日,是因為中共要繼承民族精神的正統性。另外,北京一位歷史研究員承認,還因為很多國民黨抗日將領之後成為中共的敵人。至於現在為甚麼又可以講講國民黨抗日了?則是因為連戰來訪及對國民黨的統戰。
講歷史,中共不敢全面敍述反右、大躍進、文革的歷史,是因為否定了毛澤東就等於否定了共產黨。中共也不敢面對「六四」的歷史,因為否定了鄧小平也等於否定共產黨。日本不能正視歷史,中共也不能正視歷史。
也許奧威爾的話才是真理: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