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深穗滬爭取多開支行

恆生深穗滬爭取多開支行

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接受訪問時表示,該行在內地市場的投資總額已達30億元,自營業務及參股興業銀行的投資約各佔一半金額,未來策略將爭取在主要城市如上海、深圳及廣州,盡量開設支行,亦會伺機投資其他金融領域如資產管理或保險業務。

【本報訊】本港方面,恒生的成本對收入比率之低冠於全行,他認為目前水平「有空間可以投資多些」,令成本對收入比率在符合股東增值前提下提高,恒生亦會力拓年輕客戶群。
對於內地投資的平均股本回報率,他未有透露,只說內地發展是長遠投資目標,在發展定位上,恒生與母公司滙豐將稍有不同。

內地發展投放30億元

柯清輝認為,恒生的品牌在南中國「響啲」,長三角及珠三角是該行未來投放資源的重鎮,資本需求相對較少的支行,恒生會爭取在上述數個城市盡量開設,現時當局規定兩年最多增設3家支行,他表示,若能「兩年開兩間」已感滿意。
恒生在內地共有5家分行及3家支行(2家上海及1家深圳),北京代辦處料2至3個月內,獲准升格為分行,銀監會即將公布信用卡合資公司法規。被問及恒生與興業銀行會否成立各佔50%權益的合資信用卡公司,他說,要待法規出台後,再與興業就合作細則商討。恒生去年參股興業銀行15.98%權益,根據協議,在法規許可及獲得批准時,興業會與外方投資者成立合資公司,發展信用卡。
截至去年底,恒生成本對收入比率僅26.3%,柯清輝認為,水平「太低」,反映銀行在業務發展上可再增加投資,但未有透露升幅目標。他指出,恒生擁有很多核心價值,如服務文化及與客戶建立的溫情關係,是銀行賴以成功的因素,必須保存,但「仍有很多地方要改善」,包括提高銷售效益、拓展年輕客戶群及增加投放分行的資源。

本港業務可增加投資

恒生目前在港有157家分行與自助理財中心,他指「分行數目多」,但「質素要提高」,截至今年4月,該行客戶使用分行櫃台交易的比率為10.75%,他認為透過自動化發展,有關比率還可再降低,至於會否刪減傳統分行,則未有直接評論。恒生與地鐵(066)的分行網絡合約剛獲續期,他說該行會繼續以地鐵為研究試點,提升銷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