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抽查發現 長期攝取可致癌<br>染色黃花魚再現魚檔

食環署抽查發現 長期攝取可致癌
染色黃花魚再現魚檔

【本報訊】街市魚檔染色黃花魚再現。食物環境衞生署抽查市面的食物樣本時,發現有十二個樣本不合格,其中一個樣本是魚檔違法使用染料「酒石黃」染黃黃花魚,食環署發言人強調會跟進事件;有學者指出人體長期攝取該等染料可能致癌。 記者:蔡朗清

食環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昨日稱,該署最近抽查約二千八百個食物樣本作化學測試,有十二個樣本不合格,當中一個從街市魚檔取樣的黃花魚樣本發現有染色料「酒石黃」,根據現行條例未經烹煮及未經加工處理的鮮魚上不可使用該等染色料。

蘿蔔糕含橙黃二

去年十月,食環署曾在土瓜灣街市發現有魚檔售賣染色黃花魚;發言人昨日說,今次檢出有問題的黃花魚樣本並非來自土瓜灣街市,但拒絕透露樣本來源。
鍾偉雄指出,其他不合格樣本分別是一個從酒樓取樣的蘿蔔糕樣本,發現含有不准使用的染色料「橙黃二」。一個辣椒醬和一香料醬樣本所含的防腐劑苯甲酸超標。另一個牛丸樣本發現含苯甲酸、一個麵包和一豬肉乾樣本有山梨酸等,有關防腐劑均禁止在該等食品中使用。
他強調,該十二個不合格的食物樣本對健康構成影響的可能性很低,但食環署已勸喻有關零售商停止發售。

烹調前沖水洗去

該署進行微生物測試的一千七百個食物樣本中,三個樣本含致病菌,分別是含沙門氏菌的鹽焗雞、含李斯特菌的牛奶麥皮及含臘樣芽孢桿菌的餐肉炒麵。
中文大學生化學系客席教授曹宏威說,「酒石黃」及「橙黃二」均屬有機染料,身體長期攝入有可能致癌,但「酒石黃」不會滲入魚肉,市民在烹調前沖水魚身或削去魚皮,即可蒸煮食用。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稱,過去有魚販將黃花魚染黃來增強「賣相」,但近年已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