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接連勾地失敗後,不斷向政府施壓,政府終於讓步,略為調整現行勾地機制,接受申請勾地者以政府底價的八折勾出土地拍賣或招標,但政府卻設下防線,如土地最終成交價未達政府拍賣或截標當日所定底價,政府會收回土地。
【本報訊】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今年初公布本年度勾地表時,曾指過去有發展商出價低得離譜,並一再堅持政府只接受發展商以市價勾地。不過,他昨日表示,鑑於發展商過去數月不斷反映勾地有困難,政府揸價太強硬及欠靈活。政府在聽取發展商及測量師學會等業界,有關可接受低於底價勾地的建議後,作出是次微調勾地機制的決定,並即時生效。
劉勵超:刺激勾地意欲
由於業界主流意見認為,政府應接受低政府底價一至兩成的勾地價,故政府將折讓水平定於兩成可算合理,且應不會造成太多成功勾地、卻又未到價收回的個案。他寄望今次微調令機制更順暢,可刺激發展商的勾地意欲,令稍後的勾地次數增加,以及有更多土地能成功被勾出。
無人問津政府殺訂
然而,成功勾地並不表示土地可一定售出。他強調,為保障政府財政收入,免被市場指政府賤賣土地,向發展商輸送利益,政府會在地皮拍賣或截標當日,再重訂一次底價,如底價高於勾地價,但發展商最後競價又未達底價,政府會收回土地。如底價低於勾地價,又沒有人出價競投,勾地者便要以勾地價購入地皮,否則,政府沒收其訂金。
他說,政府今次非向發展商屈服,亦非怕本年度財政收入因沒有地賣而減少。政府土地政策非以金錢掛帥,一切以為市場提供穩定土地供應,滿足發展商需求。但政府現階段不會恢復定期賣地。對於市場要求政府公開底價,他指此舉等同政府主導市場價格,有違設立勾地機制、以市場主導的原意,且會惹來市場揣測政府對樓市的睇法。
李永達指政府受壓力
民主黨主席李永達認為,政府調整勾地安排,是受地產商的壓力,會令市場訊息混亂,亦影響政府的賣地收入,李永達認為,如果認為現行的勾地安排有困難,不如取消勾地程序,直接公開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