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九五年創刊後的一年,香港出了一位歷史性的奧運冠軍-「風之后」李麗珊,就算過了九年,她那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真是言猶在耳。
「珊珊」的努力及知名度,令她曾多次成為《蘋果》港聞版的「常客」,好似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奪金、九八曼谷及○二釜山亞運兩得金牌、九九年與黃德森新婚之喜、甚至是今年農曆年間宣布懷孕等等。回想這九個年頭,「珊珊」形容自己「轉變好大」。
她說:「這九年來,我經歷好多,在比賽方面,我參加了三個奧運會、兩個亞運會、一次全運會及無數個世界錦標賽。在個人方面,我結了婚,現在陀了BB,就快做母親;這些令我覺得整個人都變得成熟了。」
「像在比賽方面,以前我所做的,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經過九六年奧運後,我發覺每當我拿好成績,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因為我可以用我自己稍為有的少少名氣,去影響下一代或者現在的年輕人,多參與運動。」
享受「大肚」的日子
現在身為「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之一的「珊珊」,上周亦為特區政府就協辦○八北京奧運馬術比賽而需遷徙沙田體院一事,站出來說出自己感受。她說:「我好希望見到香港體育不斷進步,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否則何來新血呢?」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珊珊」,坦言現在很享受「大肚」的日子,因為可以做一些平時沒時間做的事,包括學習普通話及考滑浪風帆教練牌,每星期還會到赤柱跟一班香港年輕滑浪風帆選手分享比賽經驗及心得。
最令「珊珊」放不下心的,正是特區政府投放在體育的資源,遠遠不及香港運動員付出努力後所得到的成績成正比。她表示:「我好奇怪一件事,我們在九七已經回歸中國,為何香港就不能像我們祖國一樣,多投放一點在體育上。大家都知道運動是好的,希望新任特首(曾蔭權)可以令我們有更大進步,讓香港體育在國際上大放異采。」
記者:徐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