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香港政治 - 李怡

李怡專欄:香港政治 - 李怡

候任特首曾蔭權將在明天到北京接受任命及宣誓就職,據聞中央會予以高規格的待遇,包括獲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及政協主席的接見。曾蔭權認為這次行程是一種程序或儀式,然而,香港市民卻對他與中央領導人直接對話有所期待。
曾蔭權前天接受電視訪問及與傳媒高層見面時,表示日後特首主要從事政治工作,而政策統籌權則下放給兩個司長。基本上,這是回復到港英時代、尤其是中英談判開始之後三個港督的做法。董建華接任初期,也是放權給政務司、財政司,其後江澤民公開表示,特區行政長官不僅是特區的首長,也要是特區政府的首長,於是董建華才急急攬權,設問責制,架空了兩個司長,自己一人掌所有的政策局,結果等於用十隻手指按住十隻跳蚤,動彈不得,而且動輒得咎。曾蔭權恢復舊制,而且自稱是Politician,表示主力抓政治工作。
甚麼是曾特首應做的重點政治工作呢?他說主要包括行政立法關係與中央溝通。
實際上,曾特首的政治工作只有一條,就是當香港民意與中央的橋樑。香港民意當然有許多層面,但傳統左派、工商界等,並不缺乏與中央的溝通渠道,而且從○三年的二十三條立法來看,他們都是懂得看風駛𢃇之人。談香港民意與中央溝通,其實主要是民主派與中央的溝通。行政立法關係的主要矛盾,也只是指行政當局與民主派的關係。曾特首所要做的政治工作,是中央、特區政府與民主派的政治工作;他要建立的社會和諧,也只是中央和特區政府與民主派之間的和諧。只要和民主派的矛盾化解了,那麼社會上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與民主派達致了和諧,其他的和諧也可達致。

特區政府要與民主派建立和諧,關鍵在於行政會議中是否邀請民主派人士加入。民主黨已公開表示,因為要將政策在黨內諮詢,也要取得民意的認同,所以不能遵守行政會議定下的集體負責和保密這兩個原則。曾蔭權就講得很清楚,若不遵守這兩個原則,行政會議將無法運作,因此似已不會邀請民主派人士加入行會。
筆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曾特首與民主派,都應該有些彈性。比如說,由一位眾所周知、毫無疑問的民主派人士,為遵守那兩條規則,以脫黨的方式加入行政會議,就可以同時被特區政府和民主派所接受。市民也會覺得這是一個促進社會和諧的安排。
至於向中央反映港人的意見,曾蔭權已表示會「如實向中央反映」,而他的渠道就是「正常程序」,即通過港澳辦主任廖暉向中央反映。但眾所周知,在中央的絕對權力和等級制度之下,這未必是最有效的辦法。市民期望曾蔭權能透過哪怕是短暫的與中央最高領導人會晤的機會,直接表達港人的心聲。比如說,倘若這次訪京能表達港人對程翔事件的關注,而中央領導人又願意有所回應來表示對曾蔭權的支持,這就會大大化解港人與中央的矛盾,促進香港社會的和諧。
中央在香港廣設耳目,加上他們也看香港的報紙,因此不會不知道香港民意所在。曾蔭權的政治工作,是要在香港民意與中央黨意相矛盾的問題上,找出一個雙方雖不太滿意,但也可以勉強接受的平衡點,具體來說,就是○七、○八的選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