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再看曾蔭權的宣言:HongKongmustcontributetoChina'sprogrammeofanchoringitsplaceintheworldstage。這大概是說,「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拋錨的計劃,香港必須協助實現」。曾蔭權連寫作上最基本的比喻手法都不懂得。
比喻必須一貫。例如曹植詩說:「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晞即「乾」,繼續「朝露」的比喻。改為「去若朝露死」,就不知所謂了。
又比如說,Thefoxdidnotswallowthebait(那狐狸沒有上釣)這一句,既以「狐狸」比喻狡猾的人,其後就不應用「上釣」的比喻,應改為Thefoxdidnotfallintothetrap(那狐狸沒有掉進陷阱)。「狐狸」、「上釣」兩個比喻並用,英文叫做mixedmetaphors(混淆比喻)。
曾蔭權那一句,似是說船隻可以在舞台上拋錨,命意是佳是劣不用贅言。文法上,「在舞台上」是onthestage,介系詞不可用in。現試把句子改寫如下:HongKongmustcontributetoChina'sgoalofcarvingoutanappropriateroleforitselfontheworldstage(中國有意在世界舞台上擔當應有的角色,香港必須從旁協助)?HongKongmustcontributetoChina'sgoalofcarvingoutaroleforitselfontheworldstagecommensuratewithitssizeandhistory(中國以其國家之大,歷史之長,有意在世界舞台上擔當一相稱的角色,香港必須從旁協助)。
曾蔭權喜歡用「船」作比喻,中文宣言還說「今天,我們風雨同舟」。他一定不知道這等於說「今天,我們共患難」。共享福則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