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Over-rated?(上) - 鄧達智

上海Over-rated?(上) - 鄧達智

來上海工作,定居有年,物業與現金都可觀的香港女人說:下月遊蕩到大理去,住它一年半載,天天呆着看山看湖看花看靚仔。
真瀟灑!對大理的好感及可惜麗江被廣大同胞的口水及尿(飲啤酒太多,這個中國最大的酒吧)所污染大有同感。大理的人種除白族之外,還有其他大小不同的兄弟民族,他們以玫瑰花瓣炒蛋,以睡蓮弄湯,百花紛陳之外,還有香蕉yogurt奶昔,香港的哥們開設的「竹園」每天備有老火湯,都是揹着背囊途經,愛上留下的拖鞋走天涯一族。
逃離上海的香港女人說:十年前來上海,一切正待騰起奮發,讓久受租貴食貴人賤的香港仔女驚為天物的新天地,就此留下。

十年過去,雖然衡山路、復興路……前法屬區的粗壯法國梧桐在路燈映漾下,仍然讓散夜步的人每走一回浪漫幾番,但高樓大廈競賽,又是另一個紐約、香港、深圳。價錢比貨物的本質貴,面孔比身上名牌衣物賤的民間相,讓她想起留下十分美好回憶的大理。曾經理直氣壯維護上海的女士不禁回頭說一句:上海over-rated。
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效益說來,由全中國也包括台灣,及南洋華人,不全包括香港,都一條條心以政治、金錢、精力、包裝……一一投入的上海,它再貴再賤的上調空間仍然十分可觀。貴與賤當然是孖生姊妹,從東京、首爾、台北、新加坡、香港以至愈來愈貴的曼谷,你都從愈貴的生活水平中看到笑容愈假、面貌愈賤的真情。所以從經濟發展上來說,上海未至於over-rated。
但從事事煞有介事、大驚小怪的流行生活與文化角度去看,上海未免太鮮太青,離純和自然仍有一段長的路,給你蓋一個一座比一座高的高樓城市容易,讓人腳踏平地走入平常生活,可不是捧着前塵大半個世紀的老派光環照得着。上海人愛說潮流,未免新,所以淺,朋友關照着要我一定去復興西路尋找上海CommedesGarcons「茶缸」與所謂印度品物的Ganesa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