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信用卡客戶資料外洩以致被人盜用詐騙的信用卡大災難禍延全球,本港共有近二萬卡戶受影響。據VISA及萬事達卡表示,各有約九千多名香港客戶涉及其中,而美國運通銀行則表示,暫未發現有本港客戶受影響。本報查詢本地發卡銀行,發現至少包括滙豐、渣打等七家大銀行的信用卡客戶受波及。金管局已要求零售銀行評估事件對持卡人的影響,並稱銀行需要保障持卡人的利益。 記者:丘倩瑜
根據兩家發卡機構提供的資料,本港約有一萬八千七百張信用卡的資料在美國外洩。VISA發言人表示,本港共有約九千名客戶受到是次CardSystems資料外洩事件所影響,當中資料完整產生風險的客戶,約有七百名,但VISA強調即使有風險,不代表客戶資料已被盜用。
多涉及近兩月美國簽帳客戶
萬事達卡發言人則表示,在一千三百九十萬個涉案客戶資料中,本港客戶佔少於萬分之七,即約九千七百個。萬事達卡大中華區副總經理張懷堅說,資料可能外洩客戶,都是近一至兩個月曾在美國使用信用卡簽帳,該公司已透過發卡銀行,聯絡客戶更換新卡。
滙豐、恒生、中銀香港、渣打、花旗、星展及東亞銀行發言人均表示,有小部份客戶受事件影響,銀行方面會監察信用卡的使用情況,並從昨天起陸續替受影響客戶更換新卡;而到目前為止,暫未有銀行表示有客戶資料被盜用作非法用途,客戶若有疑問,可以致電銀行客戶服務中心查詢。
對於擔心資料外洩的客戶,有銀行界人士建議,可以上網或致電客戶服務中心了解最新簽帳情況,或留意下期帳單有否異常帳項。不過按現時慣例,若證明信用卡帳戶因這次資料外洩事件而有損失,相信客戶毋須負上責任。
金管局:發卡機構承擔責任
金管局發言人也表示,一直有跟進美國信用卡資料外洩事件,他強調,根據本地銀行營運守則第30.1條,因終端機或其他系統發生故障,而引致持卡人直接蒙受損失時,發卡機構需要承擔責任。另外,金管局已要求零售銀行,評估事件對持卡人的影響,銀行需要保障持卡人的利益。
事件源於負責銀行信用卡結算外判工作的美國信用卡結算中心CardSystems,有資料外洩,涉及四千萬張信用卡資料,當中二千二百萬張VISA卡、一千三百九十萬張萬事達卡,及部份美國運通卡等。單是萬事達卡,已最少有六萬八千張信用卡被人盜用詐騙。
雖然信用卡組織及銀行界均拒絕透露哪一類客戶風險較高。不過,據了解,事件緣於有美國銀行將收單業務的結算工作外判予第三者,因此若信用卡持有人在美國商戶簽帳,而有關商戶屬外判之列,則受影響機會較大,但透過互聯網向美國商戶簽帳購物的風險則未知。換言之,若信用卡主在本港簽帳消費,出事的機會較低。
廖創興銀行高級經理張南中表示,至昨晚仍未收到兩間發卡機構通知有該行客戶受影響,而過去的周日及周一,共有約十名客戶查詢,部份要求更換新卡。銀行方面現先建議客戶更改密碼,若客戶希望更換新卡,該行會研究是否豁免一百元手續費。
除了香港有近兩萬卡主可能中招外,UFJ信用卡公司率先表示,部份客戶的信用卡資料被濫用,將聯絡受影響客戶,並向他們發出新卡和新號碼,但沒有透露多少客戶受影響。其後三菱東京的DC信用卡中心發言人亦說,約二千六百名客戶的資料可能外洩。